一旦意识到这一点。 李世民自己都感到难以置信,甚至有些惊悚的感觉。 联系到这孩子的生活环境。 从小无人照顾,却能把生活打理的如此美好。 此时他下意识的抬头,掀开珠帘,看向马车之外。 在李盛的宅院附近…… 农田之中,有大人在忙着耕种,不知名的庄稼。 有孩童在嬉闹,也有的在朗声读书。 “克明,你来看。” “陛下。” “这……陛下,这……” “克明,你怎么看这个村子?” 李二,此刻十分认真的看着杜如晦。 杜如晦也知道陛下是认真的,低头沉思了片刻。 “……民无饥馑,面有笑容。” “虽在农田,衣着却十分干净,微臣甚至看到了花纹。” “书籍昂贵,这里的孩童居然看得起书……” 杜如晦也十分认真的一拱手。 “尧舜之世,不过如此罢了。” 尧舜之世,也不过如此! 李二吸了口气。 不过此时,一个有些微颤的声音打断了两人的谈话。 “臣妾……想问问陛下,一件小事。” “观音婢,且说无妨?” 此刻李二心情好到不能再好,现在皇后提什么要求,他都能答应。 “咱们何时……” “何时能与盛儿相认?” …… 这个问题一出。 仿佛一盆冷水浇到了李二头上。 相认,相认…… 他不用转头也知道,杜如晦立刻眼神给了自己一个警告。 不可操之过急! 眼下是什么时候。 自己才登基不过二年。 百姓自东汉倒下,魏晋窜权。 后来神州陆沉,经历了多少动荡? 前些时日的玄武门之变。 李盛虽然说,宫中的宿卫是支持他的。 李二自然知道这一点,但他更知道,即便有不少人支持自己,可政变这种事依然让天下人提心吊胆。 隋炀帝杨广,当年可不就是一场夺嫡大战耗费了大量元气,后来修建运河才力有不逮,开始强征的么。 更不必说两汉的宫廷内斗了。 两晋,更不必说。 一场玄武门,多少百姓回忆起了司马懿夺权之事? 现在谁不是提心吊胆,生怕再来几百年乱世。 李二只能苦笑。 “观音婢,此事……怕是只能先等等了。” “你也知道……太子已立,盛儿却这么出色,届时若是……” 长孙皇后怔了怔,低头抽泣起来。 失散了十几年的亲骨肉啊。 她多想和孩子相认,听他叫一声母后……不,叫一声娘亲? 但夫君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 她想和孩子相认,但也更怕孩子回了宫,玄武门之事重演啊。 一时间, 因为不能即刻接李盛回宫。 整个马车之内,气氛都十分沉闷。 不过李二的双眼,微微一亮。 “皇后,此事却也不必心急。” “……哦?陛下可有想法?” 长孙皇后双目微亮,难道丈夫有办法? 却见李二轻轻一笑。 “要正式迎皇子回宫,这做不到。可……盛儿不也说了么,他想做闲王!” “闲王……陛下的意思是……” 似乎猜到了李二要做什么。 长孙皇后面上隐隐露出按捺不住的惊喜之色。 “没错。朕前些时日出游,被一农家少年所救,不图回报,可见此子德行上佳。” “外加有诸般奇术,利于民生。” “我就找机会封他做个闲王,让他入长安,不也能相见么?” 长孙皇后呆了呆,随后保住了李二,轻轻啜泣起来。 李二说完也看向了杜如晦。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还是要商量着来。 杜如晦思索一番。 点了点头。 “方今陛下登基不久,百姓犹在惶恐余波之中。此时正需要陛下设立一个典型。这个典型必须与政争无涉,但却要足够讨喜,能让百姓看到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殿下……正是最佳人选!” 杜如晦考虑问题一向周详,他能肯定,就一定是考虑过各种情况。 “不会引起怀疑猜忌,引起祸患?” “这便是天公作美,缘分所在了。若是陛下登基了好几年,那么突然设立闲王定然惹来非议。但现在不过贞观二年,百废待兴,陛下有些不守陈规的举措,谁也不会怀疑的。” 李二双眼放光。 那就太好了! 先以义子的名分收了盛儿,再暗中给他安排力量。 如此时日一长,再与盛儿相认,相信也不会引起天下哗然……乃至要改立盛儿为储,想来也不是什么问题! 李二一旦决定的事,轻易不会再变,至于李盛的王府建在何处,反倒是小事,无需多虑。 比起这些…… 李二倒是也没忘了今日上午过来,宝剑被一斩而断之事。 这宝剑是他收藏于凌烟阁的,原本是清河崔氏所献,谓之曰天子器,请陛下收下。 对于清河崔氏的礼物…… 李二是真不想收,但也不得不收。 不想收的原因,和“不得不收”的原因,其实都是同一个。 清河崔氏,五姓七望之一。 东周开始便绵延下来的千年世家。 但同时,崔氏和整个五姓七望的其他世家一样。 他们根本就不是他李二的人。 而是和李渊,李元吉,李建成这群人一伙的。 这也是李二与父亲矛盾最大之处,也是他软禁李渊至今最关键的原因。 …… 昔年李渊建唐, 一切草创,总怕这刚一统的天下,又步了隋朝的后尘。 没有安全感的李渊,选择了同各路门阀世家合作。 所以武德七年,也就是玄武门血战的前两年,李渊恢复了九品中正制,断掉了寒门士子晋身的机会,同时大加封赏,曾经一天之内封官许愿,口授两千多人。 在李渊看来, 只要自己对这些世家荣宠有加,总不至于再招来反叛。 但李世民的观点,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