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天紧张的会考。 长孙冲,尉迟宝琳,杜构,秦若婵…… 总之是出了秦怀道这已经有了官身的以外,其他年轻一辈的国公之子们大多都参加了科举大考。 考完之后,聚在一处,纷纷紧张的互相对答案,谈论考试心得。 共同之处就是…… 所有人,都对前途命运非常的紧张。 又过了十数日。 大考结果,终于公布…… 得益于国公之家的言传身教,这群年轻人成绩或“甲中”或“乙上”,好坏不一,但总算是都通过了这次大考,并且从此各自都真正有了去处。 那种感觉,和以前凭着父荫强行塞进官场的感觉完全不同。 身边要么世家出身,还舔着脸混日子弄权搞钱的,要么就是比他们刻苦几百倍,并且能力极为出众,完全将他们比下去的寒门士子。 国公家的子弟和这两伙人都不同,一方面他们出身的确比寒门士子好很多,但比起五姓七望出来的这些子弟,荣耀的家世又让他们比这些纨绔更加要脸。 干着不擅长的工作,老是被寒门士子用异样的眼光看待。 同时,还不敢和这些世家门阀子弟一起混日子,那就真是“堕了家门威风”了。 处于一个非常微妙尴尬的被动境地…… 但这次大考之后,所有人都有了新的官身,新的去处! 可以干自己真正擅长的事务,可以一展才华,和天下优秀的年轻人一较长短。简直是梦中都不会有的完美体验。 而他们知道……这一切,那个人功不可没! 儒仙二字,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 国子监! 也是大唐传统上培育人才的最高机构。 王福畴作为大唐如今顶尖大儒,正是国子监大祭酒。 权力不重,但地位超然,天下无人不敬。 哪怕最近长孙无忌的儿子来了,王福畴也就是一般对待。 没有真正的才华,休想得到我王福畴的器重栽培。 这天,王福畴正在修订史书。 这也是国子监的重大职能之一。 正在专心观书,忽然间有人来报, “大祭酒,有一份遗落的文稿,是否过目?” “遗落的文稿?谁的?” “大祭酒,上面没有署名。” “不看,先放那里吧。” 王福畴摇摇头。 他虽然只是国子监大祭酒,并非国之宰辅,但好歹祭酒也是国子监的最高长官,没日理万机也要日理七八千机,当然不可能有点什么情况都来亲自过问。 所以有人遗落文稿,虽然不算太常见,但是毫无疑问也不是什么大事。 王福畴直接摆一边,继续修订他的史书…… 不一会…… 转眼间过去了两三个时辰。 王福畴也有些累了,叫了人过来。 “王大人,有何吩咐?” “帮我去买几个饼,顺便叫人给我府上稍个口信,今日晚饭就不回去吃了。” 想起家中妻儿幽怨,王福畴也不得不感慨。 这国子监可不像外人看到的那样清闲啊。 等人买饼之时,王福畴也活动了一下肩膀。 最近长安风行的炭笔书写,他还是不太习惯,而用毛笔是非常费肩膀的。 便在休息时间,王福畴忽然发现了桌上有一叠文稿。 这是什么? 拿起来一看,脑海中也想起来了,有人将一份文稿遗落在了国子监附近。 国子监是重地,轻易不许闲杂之人进出,所以这份文稿显然还是出自国子监的人。 至于出自哪里…… 王福畴自然不知,翻开一看。 内容却不是国子监的讲义、读书心得之类,而是一个奇怪的名字。 “全民识字教育计划书” “全民识字?这不是开玩笑吗?” 王福畴看到这个标题,第一反应就是两个字。 荒唐! 全民识字,说的倒是美好。 但实际上呢,纸笔墨,这些可都是要钱的。 现在出现了科举诏书,有了这个动力还算好了一点。 放在以前,哪怕百姓再怎么想充读书人装面子,但纸笔墨可都是要钱的。 有谁没事,谁会花钱买不能吃的东西? 即便如今纸笔墨都便宜了,有了科举,读书就有可能做官拿俸禄,百姓有了切实的动力。 但民间的实际情况,别人不知道,王福畴作为国子监的主官,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就算有了动力,纸笔墨也便宜了。 但大量的百姓,观念始终是保守的,他们永远都会怀疑任何不能立刻实现价值的事物。 比如这个科举,那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又没了? 苦读多少年,要是一场空岂不是血亏?这些时间拿来种粮食换点好吃的,不比读书稳么。 这个想法看似很蠢,但在动不动闹饥荒的年代,抱歉这真的不蠢,反而是一种高明。 王福畴十分清楚这件事,所以看到“全民识字”四个字,第一反应就是不屑。 不过好歹也是出自国子监的东西,反正是休息,就当乐子看看也没坏处。 于是继续看了下去。 然而…… 看着看着,王福畴脸上就渐渐露出凝重之色。 看到了最后,一双眼神之中,已经满是惊骇。 不可思议。 “小学教育?分科目授课?” “报纸?” “等等……因材取士?!” 这份文稿之中,竟是有无数的新词新概念。 王福畴起先懵逼,但文稿之中也有关于这些名词的解释含义。 这看着看着,他就感觉无法自拔了。 小学教育,分科目授课。 这让王福畴感觉,整个人都来到了一个新世界! 这点子简直是绝了! 前段时日,陛下颁布诏书,科举全部分科目考试。 王福畴就感觉,这个点子真是妙极。一来,可以遴选出各个领域中,比全才更为强大的“专才”,同时还可以大幅降低动乱的风险…… 其价值,不可估量! 不过这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