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概念,李盛差不多是从小就知道。 年幼时看的军旅剧里就有,后来长大了上学要参加军训,那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所谓分解动作,意思就是把一种“技能”,给拆解为一连串的动作。 然后分步骤的,让学习者去练习。 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和直接演练,让初学者模仿有何区别呢? 正如李盛当初给客人老李传授“工业”的概念,讲解“工业”和作坊的区别时,所说的那样。 同样是三个人,做一件产品需要三个环节。 那么一人负责一个环节,一天可以干五个,总产出也就是五个。 三天下来,那就是十五个! 而一人负责三个环节, 一天两个环节,三天才能完成两件产品。 三个人三天,产量为六个。 这其中的效率差距完全是天壤之别。 换成是学习一种东西,实际上也没什么分别。 一上来就让新的学习者学习一项成系统的大课程,比如一门计算机语言,那别说是一天两天,怕是几年过去也不会有什么进展。 该看天书还是看天书。 但如果拆分成一个个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次序…… 则掌握起来,就要容易的多! 拉弓射箭当然不如计算机语言那么复杂,但论到学习来的原理却是完全一样的。 用这个办法,李盛甚至可以量产合格的兵卒,让整个大唐百姓都成为控弦之士都不成问题。 当然,还有铅球投掷的分解动作。这个看似在后世是一项奥运项目,肯定很复杂,但如果是训练掷弹兵,那还真不难。 于是很快也掌握完全。 完美! 当然,还需要埋设地雷,安装纵火弹套件等等的训练。 不过这部分,李盛就取消了。 地雷部分,直接抽出三百书院兵作为工兵队伍。 而纵火弹套件组装,这个嘛…… 李盛这次直接下血本。 在开始训练之初,就直接通知自己的几个丫鬟,从幽州方面调集竹筒火箭筒的同时,顺便捎带了一部分产能。 当然…… 李盛还是有点心虚。 尼玛,自己一个老百姓,家里随时屯着几吨简易纵火弹,这个要是被朝廷知道了,怕是要见官…… 不过倒也不慌。 毕竟幽州那地方是抗击胡人的前线,今天属于大唐明天可能就属于高句丽了。 咱作为一个半农半工半民兵的边民,家里藏着几顿纵火弹,也很合乎逻辑不是?…… …… 总的来说。 这次训练,其实三个小时就能搞定,毕竟弓箭拉弓举起这动作是真的简单,弓箭说到底不像后世的枪,哪怕是47这种城墙砖产品都有一大堆的零件需要学习。 不过奔着小心的原则,李盛还是按照计划训练了六个小时。 此刻,六个小时的训练…… 终于结束了。 在场招募来的乡勇,原本一个个的看着这群书生兵来教自己拉弓骑马,本来还十分不屑,但…… 等到六个小时结束,所有的怪话全部消失了。 这群乡勇惊愕的发现…… 官家使用的这种神臂弓,也就是重型蹶张弩,其力道比平日里大伙打猎用的弓要沉重多了。 本来还都没啥信心……也是因为这个才都耐着性子接受了书生兵教学。 但演练完成之后…… 本来拉家里的土弓,一次拉弓就能震的半个身子发麻。 可如今按着这群书生兵的“分解动作”练完。 见了鬼了。 浑身一点事没有! 感觉自己好像能连发一百支箭都不成问题! 这一下子,再也没人对这群书生兵心存轻视了。 尼玛,这变化这么大,这能是一般将帅能办到的事吗。 于是…… 这票乡勇纷纷想起来了。 武仙! 武仙啊! 这不是武仙发功了,还能是啥原因? 那既然是武仙发功,事情就完全说的通了! 这么看来,这些书生兵,就不是普通的书生了。 这特么妥妥的武仙门生吧? 那不就是天兵天将吗。 都天兵天将了,这不是比羽林军还牛逼? 稳了! 这次的战事就是这么稳。 六个小时的训练过去,这些乡勇乍一看还是乡勇。 但若是仔细去观察却就不难发现,这些乡勇的精气神,都出现了清晰的变化。 从百姓,到战士的变化! 到了夜间十二点结训的时候,更是连士气都高涨了一大截。 和白天里哭爹喊娘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 脱胎换骨! 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李盛接着安排担任班排编制的小班长们,跟大伙一起扎帐篷睡觉,好好休息。 看着场地一片平静,心里默默估算着,差不多也是时候了…… 就在这一片单纯用于防风的矮小简陋帐篷搭建起来后, 忽然有乡勇发现不对。 因为离李盛距离不远,老远呼叫了一声。 “圣帅大人,地面有动静!” 李盛正在东张西望,闻言一怔,转头一看,却见一粗壮汉子正对自己拱手。 李盛点点头,“怎么了?发现什么了?” “禀圣帅,小的是长安城南郊的猎户,有几分听音辨位的小技,方才睡下,听到地面似乎有马蹄声……还有马车声靠近。” 这猎户出身的乡勇的表情十分紧张,接着不放心的追问,“圣帅大人,不会是突厥人的骑兵……” 李盛怔了怔,接着立刻趴到地面,耳朵贴着大地倾听起来。 很快…… 李盛眯起了眼,嘴角露出一个笑容,站起身来。 “你放心,突厥人还远着呢,休要惧怕。这次是咱们去找他们的麻烦,可不是他们来找咱们的麻烦。” “圣帅?” 乡勇有些懵逼的看着眼前年轻的统帅,这名被誉为武仙的少年人。 怎么可能啊……他作为猎户,也是见过几次人命的,知道打仗可不像其他人今晚想的那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