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这人,非常有趣,很善于打擦边球。 只要是西汉朝廷有明文规定的制度,他是不敢逾越的。 比如黄肠题凑、金缕玉衣、梓宫和便房这些西汉皇帝明确规定,非皇帝赐不允许使用的东西,刘贺一样都没私自准备。 但是,周礼中的周代礼制,他却是能逾越的全都逾越了。 不管是十鼎也好,还是三堵悬乐也罢。 估计他在活着的时候,也没少干八俏舞于庭这种事情。 反正只要是朝廷没有严格规定的礼制,他全部都是采取了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行为。 所以在发掘海昏侯墓的过程中,才会发现了大量的,不属于“列侯”这个身份能够拥有的东西。 包括这三百多枚纯金的金器,实际上也是列侯干不出来的事。 发现了印章之后,彻底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 各位考古人员们,心头上一直压着的一块大石头也总算落地。 对内棺的清理工作,大家也都自在轻松了不少。 首先要清理的,自然就是内棺最上层的这些玉璧了。 开棺第一天,大家的精力全都放在了提取玉璧上。 全都裂成了一块一块的玉璧,提取起来还是不轻松的。 到傍晚的时候,表面上的玉璧才全部都被提取了起来。 而今天的考古工作,也就暂时告一段落。 宣纸重新覆盖,实验室内的低氧环境再次启动。 穿着一身白大褂的考古人员们,依次有序的离开了实验室现场。 “我们先回去休息了,大家明天见。” 温所长领着他手下的考古人员,笑着和孔建文等人告了个别后,就急匆匆的离开了考古基地。 大家的时间都很赶。 回去后吃饭、洗漱,整理纪录今天的发掘报告,然后睡一觉养足精神,以面对明天的发掘。 真没多少时间拿去交际或者玩乐。 目送江西所的人离开后,陈翰也转头看向了孔建文:“老师,我们也撤了?” 但是孔建文却摇了摇头:“不急。” “难得来考古基地一次,我们去看看那批竹简的情况吧。” 他们这些一线考古工作者,平常真的很少来考古基地的实验室这片区域。 虽然,他们住的地方,离着实验室也就几百米远。 但是平常下工回来后,都很晚了,大家疲惫的不行,草草洗个澡就要睡觉了,哪有空来这边转悠。 不过今天不同,今天下工的早,而且清理内棺别看很重要,但是相比较清理那400平米的大墓,还是轻松的多。 大家的精力也还算不错。 孔建文此话一出,陈翰等人纷纷响应。 大家也好奇,那些从墓中提取的大量竹简,都记载了什么。 社科院考古所一行七八人,跟着孔建文,在考古基地的实验区里,弯弯绕绕的走了五六分钟后,就来到了竹简保护室。 之前在墓中发现的竹简,在现场进行初步的保护和提取后,就被送到这边来进行后续处理了。 算一算,时间也过去几个月了,多少该有点结果了。 “冬冬冬。” 孔建文敲了敲门后,也不待里面的人回话,自行打开门就走了进去。 陈翰连忙跟在后头。 “呀,孔所长,稀客啊!” 荆州文保中心的主任,简牍修复专家方北松先生,看到进门的是孔建文,笑盈盈的就迎了上来。 作为国内简牍修复领域最顶尖的专家之一,方北松先生和孔建文是非常熟的。 社科院考古所这边,毕竟全国到处跑,每年都有大量的竹简修复工作会和荆州文保中心接触。 孔建文同样笑着和方北松寒暄了几句,然后才说起正事:“老方,你们接手竹简都几个月了,情况如何?” “那些竹简,有复原出来的吗,里面记载了啥,有没有啥重磅文献?” 之前从墓中文书档桉室里,一共清理出来了差不多五千多枚竹简。 这个数量,可能现代人看来,好像很多一样。 但是实际上因为竹简能够承载的字数不多,所以实际上一枚竹简也就只能写十几个字。 这五千多枚竹简,记载的所有文字加起来,可能也就十万多字而已。 不过,对于古人来说,十万字已经是很大的一个体量了。 也许是因为在纸张发明之前,古人的信息载体,不管是竹简还是木牍又或者帛书,都不适合拿来大量记载文字。 所以,华夏人从最早的商周时期,到后来的秦汉,文字都是很简练的。 追求的是以最少的字数,述说出最多的信息。 华夏人的“文言文”体系,也恰恰是在周代到秦汉时期,被彻底完善。 华夏人特殊的文字体系,这种一个字就能承载大量信息的“方块字”,也许就是因为竹简和木牍的限制,才诞生的。 所以文言文在现代人看来,十分的复杂难懂,可能一句七八个字的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却能够翻译出二三十字来。 甚至别说现代人了,实际上就连古代人自己,因为这种用最少的字,纪录最多信息的书写方式,导致除了写书的本人,后人看不懂,或者根据书籍内容解读出不同思想的情况都很常见。 像儒家的公羊派、谷梁派,其实就是《春秋》公羊注和《春秋》谷梁注的区别。 两者学的都是孔子的《春秋》,但是因为《春秋》本体太精简了,所以后人学习,会留下自己的注解。 同样一句话,可能不同的人,留下的注解却会不一样。 这才有了学公羊注解的公羊派,和学谷梁注解的谷梁派。 上古先贤所着的书,差不多一两百字就已经是一篇信息量很大的文章了。 如果有上千字,那已经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册书了! 老子的鸿篇巨制,被认为是道家祖籍的《道德经》,也不过才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