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儿整顿木家已是翻了年隆煕四年的事情,而在这中间,喜娘却也是迎来了许氏的“问候”。 年前,喜娘把送往京城的年礼早早准备妥当,并单独给梅姨娘也送了礼,怕她一人在那京城没个人撑事。 说到这不得不提梅姨娘自到了京城,日子过得倒也顺遂,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其他。 那二奶奶韩氏自去了京城,几番来信催梅姨娘过去,便是因为当初高僧所云的那句有福之人,加上二姑娘朱世螓自到了京城,婚事一直不太顺利,毕竟一个被贬到西北的闲散王府的二房嫡女却也是够不上豪门世家。 但梅姨娘随梁王爷王妃回到京城之后,局势大变,螓姐的婚事竟是相当顺遂,这也让韩氏更加相信,说来这里面也是京城众人瞧着梁王府得了新帝青眼,想要示好的缘故。 送去京城的年礼,自然也少不得喜娘的孝敬,还有那龙泉印泥,如今印泥全全由着喜娘一人制作,算是她最大的底牌,只是她不知道的是,那印泥自打成了贡品,便是千金难买,梁王爷有了这东西,倒是跟不少大儒交上了关系。 而年末喜娘也得了掌柜们的账册,仔细审查了一番后,并没有看出有什么端倪,便如实往京城递了消息。 让喜娘差异的是,那茶砖一道的生意,并不在其中,想来此等机密,梁王爷没让三爷插手,倒是那些个茶庄喜娘却是知道的,如此看来,喜娘倒是更让梁王爷放心。 此间也不得不提,梁王妃走前交给喜娘打理的几个庄子,便是跟当初梁王爷赏下的那座庄子连在一起的,约摸着能有几千亩,七八个庄子,每个庄子都有自己的庄头,喜娘一时也没去看过,春秋交粮的时候,喜娘倒是见了几位庄头,都是经年的老农,看着也是憨厚。 而这边年末时,王府里的三爷方才得知梁王爷竟把账分成了三份,其中一份给了喜娘,这事也是有些个见风使舵,想要讨好府里三爷的掌柜的透露出去的。 加上喜娘当初打点各项生意的掌柜的,打听到了那王府去关外的商队,这两件事加起来彻底拨动了许氏的神弦,她这当家做主的人尚没从其中捞到好处,那梁州城的许家已是催了多次,奈何三爷是个守规矩的,没同意让那许家人掺上一脚,结果被喜娘这个外人捷足先登。 为着这事,那许氏竟特意派了人请喜娘走一趟。 喜娘有梁王妃留下的东西,自然无惧,最终两人不欢而散,要说当初许氏暗示喜娘离开王府,二人已是撕开了面皮,见了面自然唇枪舌剑。 奈何喜娘这人内里坚韧,嘴上功夫又是了得,又特意带着汪嬷嬷,只要那许氏说错任何话,便能抓住她的话柄,许氏自然没能讨到好处,且落了下风。 原二人的争执本也没什么,却不料那木槿儿整顿了一番木家,惹了那些泼皮无赖,族内有许多人内里也是不服,一时之间,这白林城便传起了木槿儿的流言。 一个妾氏,不随夫君前往京城,反而留在白林城,单这一项便让木槿儿的名声败落,更别提那些木家族人传的木槿儿当初在木家宣布的规矩,针对女子休弃丈夫的大逆不道之言。 更是戳动了许多男人的痛点,不过此事到底是一个家族的规矩,众人只能口上说说罢了,对木槿儿造成不了什么影响。 但流言的传播,却让木家的男人们觉得丢了面子,尤其是做生意的那些个男人,试问谁受得了这番羞辱,单单一个木家无人,让一个出了门的女子做家主,便是头一遭的笑话。 梁王府里,那许氏吃了喜娘的亏,自然把事情查了个底调儿,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竟是木槿儿从中获利,怪道她不肯跟着去京城,原是打的这番主意。 许氏作为王府的当家人,本想训斥一番,可木槿儿暗戳戳一句二房的事轮不到她管,便能堵住她的嘴。如今木槿儿要银子有银子,要人脉有人脉,还有喜娘乃至王府这个背后靠山,自然不会被许氏一个庶出的奶奶拿捏。 许氏只得忍着,于是便等到了这个机会,鼓动木家那些人传播谣言,另外靠着梁州城许家的势力打点那些个商人,挤兑木家的生意,这事做的虽不地道,却是让刚刚兴起的木家再受挫伤。 她的主意也很简单,搞垮了木家,断了喜娘的可用之人,一个弱女子便是再有本事,又能如何,到时还不是安心守着那几家铺子。 原梁州城的许家曾惦记过喜娘手底下的几家铺子,但喜娘一早便知道有人会惦记,所以都拉了梁王妃入股,这三家铺子可都有梁王妃股儿,自然没人敢造次,许氏是知道这事的,所以梁州城许家那边被她挡了回去。 喜娘这边不惧,但木槿儿见此却是乱了阵脚,许家虽然在梁州城,但距离白林城算得上很近,又是大城,木家的许多生意自然跟梁州城有些关系,被这番打压下来,也是伤了筋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