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嬷嬷自知道了春溪可能的身份后,变得格外严格,显然是准备把她按着京城贵女来培养,喜娘得了信儿也并未说什么,也许有了这层身份,春溪会过得更好,当然一切许多事且还需要她自己去扛。 京城不比西北,从梅姨娘的回信中,她对京城的格局也是略知一二,梁王爷回京虽得新帝重用,但也陷入了党派之争,当今圣上有意让他这个王爷当纯臣,用来牵制各党,结果可想而知,一着不慎怕是万劫不复。 处理完春溪的事不久,林老板便把润色好的《西游记》,交给喜娘阅览。瞧着润笔后的《西游记》,喜娘只得感叹还是古人更懂拿捏分寸。 待斗诗会结束之后,《西游记》出世,同样的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着“青荀老人”的名头,这话本卖得是极好,城中茶馆等处皆能看见说书先生被团团围住,众人听得如痴如醉,正是动人之处,只见那说书先生一句“且听下回分解”,顿时让沉浸在故事中的人清醒过来,嚷着求说书先生再讲一回。 说书先生就得那么几回,自己又编不出如此动人心弦的故事,实在难为...... 喜娘得了银子,便也没再过太多,汉府书坊如今是白林城乃至梁州城出了名的书坊,除了两三年“青荀老人”的话本是为一绝,另外斗诗大会,逐渐的聚集了各方才子佳人,可谓声名远播。 这日齐修文携夫人朱世淑前来,交谈中,喜娘方知二人是前来辞行,那京城王府来信,让齐修文携家眷入京,后事王府自有安排。 齐修文自去岁会试未能高中,读书的心思便少了些,如今他已是二十,自当找份事做,至于继续参考,那也是三年后的事情。所以其得了书信也是心甘情愿,更别提那朱世淑,她娘家皆在京城,自然乐意,唯一只有康姨娘不想离开白林城,喜娘倒是知道些缘故。 康姨娘是家中孤女,虽身世没喜娘那边可怜,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当初委身于齐家大老爷也是最好的选择,齐家于她是有恩的;再者她只是一个妇道人家,白林城的热闹足够她瞧,京城太过;当然最重要的是,她不想阻碍齐修文的路,这也是她在齐修文娶妻之后,万事不管的原因之一。 喜娘原以为齐修文是想要让她劝解一二,却不料是请她多多照顾康姨娘。 瞧着眼前的齐修文,恍然间,喜娘觉得万事皆在变...... 对于康姨娘,喜娘自是会多加照顾,想了想既这么隔着,倒不如直接接到宅子里方便,不过这话她也没当着二人的面说。 二人六月中旬离开,喜娘去瞧了康姨娘,一番劝说之下,便把人接了过来,安排进了西厢房和马氏挨着。 转眼到了月末,《西游记》所有章节全部刊印完成,九九八十一难也成家中老人哄幼童的故事之一。 七月初,白林城里热得紧,喜娘便带着康姨娘去了自己的庄子,因着马文元每月回家,所以马氏并未跟着。 此行喜娘倒不算全为了避暑,自上次去齐家镇参加了老太太葬礼,瞧着那紫云山方向,喜娘方才意识到自己终日以来忘记了最根本的问题,那便是买地、屯粮。幸得这几年顺风顺水,并未出什么岔子,有了主意,喜娘便瞧上了梁王爷当初送的庄子的附近地界。 如今庄子里除了原本的庄户,还有喜娘送来的乞儿,来到庄子,喜娘先是瞧了冰库,又瞧了瞧庄家,交代了庄头些事宜,便询问起了周边地界有没有出手的庄子。 那庄头是个老实的,自也不知,跟在一旁的康姨娘却说道:“姑娘这是打算买地?” “瞧瞧有没有合适的。” 康姨娘也没多说什么,于是喜娘派人去周边打听了一圈,却是毫无所获,跟来的绿阴说道:“姑娘,这地界都是良田,价高不说,自然被城里各家抢了去建庄子,不若去别处寻些,价钱上既便宜些,又能成片的连着,也便于建庄子管理。” “说得倒也是,不过此事不急,先寻人打听着,等回府给邢二管家递个信,他怕是知道的多些。” 绿阴听了称“是”。 庄子的事没成,喜娘也不急于一时,如此便安心的在庄子上待着,顺便去学堂教起了算数。 当初为了培养收纳的乞儿,喜娘在庄子建了个学堂,也收庄子上的孩童,男女不限,学堂里教的东西也不多,如今瞧着倒还不错。 如此,喜娘在庄子待了近一个月,便像是回到了儿时的记忆中,农田,小道,茅屋,炊烟,饭香……也许这就是生活。 喜娘还没来得及多体味,就被留在白林城宅子里的绿意请了回去,原是京城来人,要“请”春溪回京,二人已是见过面了,只如今宅子里没个主子,汪嬷嬷便吩咐她来请喜娘回去坐镇。 回去的路上,喜娘突然有些意兴阑珊,不过还有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