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大豆(1 / 3)

东北如今经济状况不好原因主要在于这里远离沿海地区,再加上经济结构、气候、缺乏市场观念等原因,导致东北的经济活力远不如东南沿海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很难竞争得过东南沿海,但农场不存在这一问题,别的东西可能卖不出去,粮食怎么可能没人要?所以李未看到农场都出现在濒临破产名单上很奇怪。

农场所在城市的领导徐金洲马上解释了,“东风农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农场不是只从事农作物生产工作,同时还办有面粉厂、药材厂、维修厂、育种站等多种附属工厂,以及学校等附属机构,以前效益好的时候还行,现在这些企业都不行了,全靠农场救济,时间一长光靠卖粮食那点钱就撑不下去被拖垮了!”

“另外,包产到户后,农场和地方上相比,优势越来越小,有些甚至还不如地方上,其中最大区别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国家拨款支持,农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自负盈亏,主要依靠贷款,农场债务越来越大,农场经营越来越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包袱越来越沉重,农村分田到户后,农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农场职工只能望洋兴叹;市里行政事业人员工资提高,农场场部领导和庞大的管理人员队伍工资也要提高,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提高工资靠财政拨款,农场场部管理人员提高工资无缘财政拨款,依靠职工承包的土地以亩为单位增加提成,农场职工负担越来越重!”

“三农逐步受益政策扶持的大形势下,农业、农村、农民享受的扶贫扶持政策、农田水利,交通道路建设等公益事业实行年度投入,国家拨款政策,农场则无此待遇,再加上从大农场集体劳动到小户承包制的变化,一句话,农场企业已经无法维持生产、生活、生存,职工逐年降低人均收入而滑向贫困状况。”

李未微微点头,这根他在石河子听农八师领导讲的颇有相似之处,包产到户放到河阳是好事,放到西北、东北这种人均耕地面积多,更合适大机械化生产的地方就不一定了,农场下放土地承包权反而失去了这种优势,东风农场就跟石河子的农八师一样出现了效益下降。

“当然,我们当地政府的一些政策也拖累了农场,前两年城里其它工厂效益不好,有些破产企业的工人需要安置,市里面其它单位不肯接收,那就只能安排到农场去!这样以来,又增加了农场的负担!”领导又补充道,这是比农八师更头疼的地方,农八师人口流失问题严重,但相应的负担也小,承包土地之后不需要养那么多人,东风农场要养的人就多了。

李未考虑了一番,如果接手的话可就不像在石河子承包土地那么简单了,惠农需要安置的人员数量非常多,但也不是没有好处,首先东风农场位于肥沃的松嫩平原,开垦出来的都是一把能攥出油来的黑土地,产量比石河子要高得多;其次,这些人员从目前看来是负担,但很容易就能转变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东风农场安置不下,可以让他们去石河子、去哈萨克斯坦,惠农在这些地方的农场都需要大量的人手,他们直接过去就能上手。

最重要的就是那座育种研究站,李未在资料里看到,这座育种站从事大豆育种工作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研究队伍,甚至还有八十年代分配来的大学生,如果在收购东风农场的同时拿下这座研究站,那就意味着惠农可以进军大豆育种领域了。

李未太知道大豆对中国有多重要了,日后中国每年都需要进口上亿吨粮食,其中大豆就占了八九千万吨,是占比最大的进口品种。

这是由中国的粮食战略所决定的,中国人口众多,每年消耗的粮食是个天文数字,而国内耕地面积有限,无法满足所有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有所取舍,所以中国只能先保主粮,将主要精力都用在维护主粮安全上,优先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对于亩产太低并且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原材料的大豆,就只能依靠进口了,在这方面长期受制于美国,日后虽然更改了进口来源,用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取代美国大豆,但这些国家的大豆依旧受控于美国,只要美国断了种子、农药、肥料供应,南美各国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大豆。

要是能解决,不甚至只是稍微缓解一点儿中国所面临的大豆困境,那就没有白穿越一次啊,就好像小方总试图用冰芯来破解中国的芯片困境一样,李未也很早就有通过大豆育种来维护国家大豆安全的想法,只是此前由于种种原因,暂时还没有机会真正深入涉足这一行业,现在机会来了,李未很难控制自己的冲动,所以尽管从商业上来讲,收购东风农场远不如收购其它企业能在短时间内给惠农带来更多利益,他还是忍不住向徐金洲询问了收购细节,“领导,东风农场打算卖多少钱?如果我们惠农收购,土地承包又是什么政策?还有这些学校、加工厂、维修厂、育种站又该怎么处理?”

李未已经想好了,只要能收购这家育种场,其它的条件都可以谈,徐金洲原本对出售东风农场没抱太大希望,因为这家农场的负担实在是太重了,虽然这家农场拥有数十平方公里的宝贵土地,但农场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