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希望成立(2 / 3)

层楼带院落的洋房,虽然还比不上李未的院子,但在江津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来,我给你介绍下,这是我母亲,这是我大哥刘永言,二哥刘永行,三哥陈育新,小妹刘永红。”听到车响,刘家全家人都出来迎接了。 “伯母您好,早就听永好说过您的故事,我跟静姝可是佩服地很啊!”刘永好的母亲浑身散发着温良的气息,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身。 刘永好的母亲叫郑康致,郑家在解放前可是大户人家,她的父母也很开明,抗战爆发后,黄埔军校迁到重庆,郑康致便报名进入黄埔军校战地救护班学习,成了着名爱国人士史良的学生,积极投身爱国救亡运动。 她跟刘永好的父亲刘大墉就是这时候认识的,现如今刘大墉已经去世,郑康致继续支持孩子们的事业。 他们刚开始卖鹌鹑蛋的时候,郑康致已经年过六十了,依旧出来帮兄弟几个看守店面,把事情理得妥妥当当。 “永好也经常夸你,说你太了不得了,年纪轻轻就搞得这么大的摊场,他们兄弟几个能办起饲料厂,也多亏了你帮忙!”老人家年纪虽然打了,但精神依旧很好,说话也非常得体。 其它几个兄弟之前虽然没和李未见过面,但是多多少少也打过几回电话,算不上陌生,所以大家很快便聊得热火朝天。 大家边吃边聊,来了成都自然要吃火锅,李未和于静姝都能吃辣,吃得很是过瘾。 饭桌上,大家自然而然的聊起了饲料,刘永好又回忆起了当初在正大康地公司看到的那一幕,“......我当时就在想,这那是生产饲料啊,简直是在印钱么!那时候我就想开个饲料厂,可惜没钱了,现在好了,钱有了,再加上李未帮忙,总算是把这个摊子给撑起来了。” “从长远来看,饲料产业大有可为,现在饿肚子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吃好的问题还没解决!老百姓平时都舍不得吃肉,市场上的猪肉供应还是紧缺,这种情况肯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李未谈起了饲料业的前景。 “想要让更多人吃上猪肉,依靠老办法养猪肯定不得行,必须采取更科学的办法,科学化、规模化养猪绝对是未来的趋势,而要想实现这一点,饲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产品!” “以前有句话叫‘川猪安天下’,你们四川养猪从古到今都是出了名的,你们在四川开饲料厂大有前途!” “我也是这样想的,我们四川人多,基本上各家各户都养猪,一看到我们在这儿盖饲料厂,没等盖好就有好多人过来问了!”刘永好兄弟几个听到这样的话都很高兴。 大哥刘永言还有点不好意思,“李未,你自己都是开饲料厂的,我们办厂还要找你帮忙......” “没得事!”他们一家人都说带有浓重四川方言味道的普通话,李未也被带歪了,他手一挥,“生意上的竞争归生意上,个人交情归交情!再说了,当初我在重庆办厂,永好也帮了我不少忙!” “中国大得很,几年内我们都不一定有直接竞争的机会,等到了将来,不管是你们去中原开厂也好,还是我来四川开厂也罢,这都是正常的商业竞争,大家也不要不好意思,各凭本事来,生意上竞争的再激烈,私下里我们还是好朋友!” 这也相当于打预防针,四川市场这么大,李未肯定不会放过,迟早有一天会进军蜀中,与其到时候弄得尴尬,还不如现在就把话说开。 “小李年纪轻轻,做事情倒是大气得很!人家说的也对,生意上的事情就得按照生意上的讲究来!顾惜这个,顾惜那个,肯定做不好!”郑康致对李未的话很是赞赏。 “我们可没想过这么远的事情,现在就想早点把厂子开起来!”刘永言等人眼下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今天旅途疲惫,吃完饭李未跟于静姝就去休息了,也不用去招待所,刘家房子这么大的,有的是地方住。 第二天早上醒来,刘家就准备好了豆花、烧白、红糖糍粑等四川特色的早餐,吃完早餐,其它兄弟几个继续去厂里忙活,现在正是饲料厂临近开业的关键时候,他们都忙得很。 刘永好稍微闲一点儿,就开车带着李未两口子去CD市区逛,武侯祠、杜甫草堂、锦江公园、青羊宫挨个转了一圈儿。 顺便尝尝龙抄手、赖汤圆、陈麻婆豆腐等本地有名的小吃,不得不承认,现在这些小吃可比李未后世来成都旅游时尝过的好吃多了。 毕竟现在这些小吃店可不像后世一样,只靠全国各地过来的游客就够了,如今有钱旅行的才多少人?大多数顾客还是本地人,你要是做得不好,本地人就不来了。 晚上回去,吃完饭,泡好茶,几个开始摆龙门阵,聊养殖、聊饲料,一聊就聊到晚上十二点多,要不是想着李未明天还要出去玩,他们能直接聊个通宵,李未那些带有极强前瞻性的话可是让兄弟几个听得如痴如醉。 李未就不好让刘永好继续陪着了,他问刘永好借了车,请他找了个靠谱的导游,就带着于静姝出去玩了。 成都周边值得去的地方太多了,就算除去现在还没开发好的九寨沟、稻城亚丁等地,还有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等诸多值得一去的地方。 他们好好逛了几天,直到希望饲料厂开业前一天才回来,刘家兄弟如今已经是SC省内有名的乡镇企业家了,他们的新厂开业,来捧场的人自然不少。 开业那天,SC省、CD市、新津县都来了不少领导,比李未当初饲料厂开业的时候红火多了。 不过这并不是刘家兄弟的名声比李未响亮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