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干旱的环境、寒冷的气候、粗放的管理等因素制约了尹伏尔加农场的产量,一百五十万公顷土地每年只能出产两百多万吨小麦,要是放到中原省,翻上三四倍都不稀奇。 粗放的管理可以改进,但干旱缺水和气候寒冷的问题就不好解决了,在尹伏尔加农场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不太现实,修建大棚保暖更不可能,这样还怎么进行机械化操作?于是更换良种便成了唯一的选择。 由于需求不同,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一小麦生产大国,有多种不同性能的高产小麦,但却很少有同时兼具抗旱和抗寒两种性能的小麦良种;抗寒的小麦有,东北种植的冬小麦大多都有这种特征,然而东北不缺水不需要抗旱性能;再南边一些或许需要抗旱性能,但由于维度的关系,又不需要抗寒性能。 只有XJ等少数的确需要这种小麦种子,可惜XJ的育种能力有些跟不上,于是李未只能到赵委员这儿求助了,希望和赵委员合作,开发出一种适合哈萨克斯坦和XJ种植的小麦来。 “同时具备这两种特征的小麦倒是很少见?是XJ那边要用的?”赵委员对全国各地需要什么样的小麦非常清楚,第一时间就想到了XJ。 “还有中亚几个国家,这些地方的耕种条件和XJ差不多,确实需要这种种子!”李未补充道。 “你说的这个项目我确实有兴趣,不过我现在年纪大了,精力有些跟不上,再开新课题恐怕有些吃力,而且这种事情也得上级批准才行......”赵洪章陷入犹豫中,他今年已经七十多了,再去地里可没以前那么轻松了,他倒不是担心项目没搞成自己的名声受影响,而且怕耽误李未的事儿。 “来之前我已经和何部长汇报过了,何部长也很支持这种新的尝试,所以只能您这边没问题,我就跟何部长汇报,何部长肯定会批准!”这个问题李未早就处理妥了。 西农是农业部直属院校,而农业部的一把手何部长身上兼着全国乡镇企业协会会长的职务,李未之前多次得到过何部长的表扬,现在请他帮忙办一件对部里和李未都有好处的小事儿,何部长完全没理由拒绝。 部里直属的院校得到了捐赠、锻炼了队伍,李未得到了想要的良种,良种推广后农民增产,这也是部里的成绩,这种一举多得的好事,何部长自然要支持! “第一笔我会拿出一百万,用来租用试验田、修建实验室、购买设备,给研究人员发工资、发福利......之后再根据进度和需求追加投资!”李未光购买尹伏尔加农场都花了小两千万美元,现在再投入一百万人民币开发良种完全是小菜一碟,根本不算什么。 “这么多?!”赵洪章被吓了一跳,一百万对李未来说不值一提,对他可就不一样了,这些年各个研究机构的经费都很困难,农业研究机构要好一点儿,但依旧非常缺经费,好多农业研究所几年的经费加起来都没一百万。 “这只是第一笔,只要有需求,只要进度能跟上,再拿出三倍五倍乃至十倍二十倍的经费都不是问题!”一百五十万公顷的土地,那怕一公顷只增产一百公斤,那也是十五万吨粮食,为此花点钱绝对值得。 “我这边还真有一些学生手头的事不多!要是能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研究小组,对他们也很有帮助!”他手下不少学生都已经具备了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但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这些学生也只能帮他打下手,赵洪章为这事儿很是头疼了一阵儿,没想到今天看到希望了。 “我得提前说清楚,咱们这个实验小组,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要待在XJ!”李未提醒道,这些种子将来是要用在哈萨克斯坦的,那么自然要在气候、土壤条件比较接近的地方进行种植,那么这些人愿意离开杨凌么? “你不说我也知道,咱们搞育种的,肯定要天南海北到处跑,冬天去海南,天热了又回来,大家都习惯了,现在只不过是把种地的地方换成了XJ,不用刻意强调!”赵洪章完全不介意。 “既然何部长都同意了,那我也没啥好说的,需要什么样的人你提要求,然后我尽量给你找!”赵洪章终于答应了。 李未赶紧跟何部长汇报,何部长给秘书说了一声,自然有人很快把手续办好,拿到文件后赵洪章就跟着李未一起去了XJ,随行还带上了几个他的得意门生,这都是抗旱抗寒小麦育种小组的骨干成员。 在XJ找了一处条件合适的地方建设试验田,试验田该建多大、实验室又需要怎么建,这些都是赵洪章说了算,李未负责出钱就好,钱给的痛快,办事效率自然就高,定下地方没几天,现场就开始紧张地忙碌起来。 大型拖拉机突突突突响着开始耕地,工人们一边喊着号子一边开始挖实验室的地基,赵委员的学生们白天在现场忙活,晚上则在临时租住的房子里热情地讨论着实验方案,等候多年,他们终于有了自己开项目的机会,现在是恨不得把一天时间当成四十八小时来用。 等工作上了正轨,就不用赵洪章在这儿盯着了,李未亲自送他回去,俩人一起到了机场,在候机厅的时候,旁边的对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姓唐的这次是不是发烧了?请这么多人去特区旅游?他图啥啊?” “他这人我清楚,从来都是无利不起早,请几千人去特区旅游,这笔开销可不是个小数字,肯定所图甚大啊!所以我专门找人四处打听,最后还真被我打听出一点儿东西来!” 说着他压低了嗓音,凑在同伴耳边小声说道
第261章 92发财证(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