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发糕厂建厂的消息,立刻就过来了,打算在这里找份工干干。
毕竟之前村里的那两个厂子,这效益实在太好了,徐家村的女人,一个个也都“姐姐妹妹站起来”了,阿富还没有结婚,看上了村里的一个姑娘,本来人家就有点嫌他,嫌他不挣钱。结果后来她进了咸菜厂,这下子就更加嫌他了。
人家已经给他下最后通牒了,要是再不找个赚钱的工作,就得跟他黄了。
而现在徐山给开出去的条件,可是相当的丰厚,至少不会比咸菜厂差,而咸菜厂的工人工资,放在外面的国营厂,至少也是个副厂长级别的。这样的条件,阿富再不抓住机会,那岂不是傻?
至于小懂,他原本是村里贫协会长家的孩子,过去那些年,都是越穷越光荣,他们家是又穷又懒,后来突然就改开了,一下子贫穷就变得可耻了。
他家老爹,因为接受不了这个转变,一气之下竟然自挂东南枝了,剩下他光棍一个,也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在村里也是不受待见,不得烟抽。
这一次也是听到村里的广播,打算过来碰碰运气,毕竟谁也不愿意一辈子受穷不是吗。
另外就是大侄子阿光,这个大侄子其实已经二十多岁了,之前一直都在考大学,只不过他的学习成绩不怎么样,虽然说通过了预考,勉强获得了考大学的资格,可是这年代的农村学生,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学习资料,别的不说,英语基本就是相当于天书一般。
但是家里一直对他期望很高,他也想着考上一个大学,好好回报家里。
可是这年代的大学可跟后世的大学完全不同,这年代的大学生是包分配的,录取率极低,一进大学之后,每个月的补助,就相当于一般工人的工资,所以才有鲤鱼跳龙门的说法。
可是这阿光考了一年又一年,却是一年不如一年,到现在,戴上了近视眼镜,想干点农活啥的,都差一般农民许多,成了一个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书呆子。
这三个人是第一批过来的,随后陆陆续续也来了更多的人,有了两个村里的厂子作榜样,村里人对于为发糕厂可是相当期待,也是相当重视的,要不然这还没到正月初十呢,都聚在这里。
甚至还有几个家伙,本来都已经去走亲戚了,听闻说这发糕厂要招人,立刻就赶回来了,没办法,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男人要是经济不行,腰子再好也没有什么卵用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