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出关(1 / 3)

第215章 出关

代郡

冬雪方消融,杨义臣就接到了杨广的传信,杨义臣看到信件便露出了微笑,直接下达指令:“全军,出关。”

代郡的郡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自打杨义臣突然带兵过来,他这个代郡郡守就没了什么权利,而且杨义臣什么原因规划都没和他说,他传信上级得到的回答就是别多管闲事,今日大军莫名其妙的出关,他仍不知道为什么。

作为一方郡守,杨义臣带着这么多的军队出关这样的大消息他自然得上报,但是上报归上报却无法阻止杨义臣带着大军出关。

杨义臣对着麾下兵士说:“今日仿汉武驱匈奴,卫青霍去病能去之处,我等也去得。”

杨义臣是最先出关的人。

几乎是同一时间,幽州城的阴寿将军对天参拜遥望东北,喃喃自语:“高宝宁引联合契丹、靺鞨之兵,跪伏突厥之下,屠戮百姓。”

“今日祭天,杀贼!”

阴寿将军手举大刀,骑马在阵前,亲率幽州骑兵,对依附突厥的高宝宁部队发动了奇袭,这是大隋对突厥反击的第一战。

高宝宁根本就没预料到大隋的雷霆攻势,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疲于应付大隋的大军,而且他没想到隋军攻势如此的凶猛。

突厥人的消息肯定没有隋朝传递的这么快,高宝宁只能向就近的突厥部落求援,根本没有能力联系到沙钵略可汗的主力部队。

打了两天高宝宁就眼看形势不对,开始向高句丽求援。

卢龙地区的连连大捷,快速的传回了京师,给了杨坚极大地信心,同时下令临洮驻扎部队出关。

临洮的河间王杨弘和大将窦定荣,在率军出关之前,一人三炷香祭拜临洮被突厥屠城的军民。

杨弘看着临洮城,想起了之前击退突厥兵之后,被屠城的惨状,十室九空,儿童妇孺引为粮,几无人性,此时仿佛看到了无数的冤魂盘踞在临洮城的上空,在哭诉在哀嚎,听的人心肝震颤。

“此一战,不定突厥,我杨弘永不归中原!”

“我,窦定荣与河间王同誓,不定突厥,不归中原!”

“不定突厥,不归中原!”

“不定突厥,不归中原!”

全军将士士气高昂的大喊了起来。

两人举起大碗,畅饮一碗酒,临洮门前摔碗上马,一声大喝。

“大隋的儿郎们,出关!”

西路大军开拔,浩浩荡荡的大隋精兵向着西北方向高歌猛进。

……

……

几日后,幽州城大胜的消息振奋人心,临洮军开拔的消息也传回朝堂上,朝臣们人人称赞,但是也有了不一样的声音:“陛下,东路大军连番大捷,西路大军已经开拔,我军与突厥一战无可避免,中路雁门关一线,于德怀却仍在与突厥人议和,此不是反其道而行之,还请陛下早些阻止。”

杨坚就反问殿中大臣:“那你们觉得,朕该怎么做?”

“既然陛下已经定下了战略,那自当是让卫王与晋王殿下执行,至于擅作主张的于德怀,还请陛下降下责罚,以儆效尤。”

杨坚不紧不慢的说:“不知你们可曾听过马邑之谋啊?”

众位大臣不知道皇帝突然问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最后众人回答:“汉武帝设计围困匈奴之计,便是微臣没有刻意读兵书,也是知道的。”

“那朕问你,马邑之谋中,汉军埋伏的兵力是如何分布的?”

那大臣显然不清楚,一个武将走了出来说:“伏兵于马邑也就是今朔州地界,其二伏兵于代郡,出代郡从东北方绕路,前后夹击匈奴于武州塞……”

说到这里,这位武将忽然就想明白了万分诧异的看着皇帝,面露喜色:“陛下用兵如神。”

杨坚见他明白了就面带微笑的说:“杨义臣早已带兵囤于代郡,雪融化之日便带军出关循着曾经汉武帝不知的马邑之围的路线进行绕后拦截,雁门关于德怀与突厥议和也不是什么一人之见,而是拖延时间,大雪纷飞之时不管我们还是突厥都没办法进行大规模的作战。”

说到这里杨坚站了起来,走下自己皇帝的高台,走入大殿中,继续说:“因为与雁门关的议和,伱们可知现在突厥大军屯于何处?”

“武……武州塞。”

“对,就是武州塞,为了挨过这个难熬的冬天,突厥人只能选择武州塞的附近进行屯兵,只要等到代郡兵马完成然后,雁门关与朔州军队齐出前后夹击瓮中捉鳖,突厥沙钵略可汗主力部队将会荡然无存。”

臣子们议论纷纷,大多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