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汝等可知道建州女真(1 / 2)

“据老五说的那些,咱的大明亡了,是因为这些窟窿。”

转换了思路的老朱立刻开始回忆朱肃所说的话,他站起身,在月光中踱起步来。

“灾害、官员、军队、鞑子。”

“天灾不断,百姓少了吃的;官员贪腐,没有可用之人;军队孱弱,竟然连流寇都打不过;鞑子袭边,朝廷里头外头两边救火。”

要是朱肃在这里,一定会惊叹于老朱这份惊人的总结能力。

要知道,在乾清宫的那一番谈话,完全是想到哪说到哪,十分笼统不说,话语既不系统,也无条理。

老朱竟然能在这一堆前言不搭后语的话中,无比准确的找到重心所在,将明末的局面料出个七八分。

这份功力,不愧是建了国的。

“重八,你有主意了?”马皇后问他。

“哪那么容易。”老朱烦躁的摇了摇头。“刚刚气昏了头,没细细问老五。何况那是两百多年后的事儿,咱就算留下了政策,也防不住某些不孝子孙,给咱唱歪了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肯定是一代又一代,慢慢演变成那样的。”

“唉,这窟窿可不太好补。”

“那怎么办。”马皇后道。“咱们知道了这事,可就得尽力才是。以后的大明有哪些后患,最好都给后世子孙一个一个根除了。”

“即使慢慢又有了新窟窿,只要咱们这代根基打的好,后世等江山交到了崇祯那样的好孩子手里,他也不至于无力回天。”

“妹子这话说得在理。”老朱点了点头。“还是要和老五好好谈谈。说不定,能在他那儿得到些好办法。”

“不过,倒是有一個窟窿,咱现在,就能为后世子孙彻底堵上。顺便,帮咱那个好儿孙崇祯,好好的出一口气!”

朱元璋说着,眼中已经放出了凶光。

“重八,你是说……”马皇后也反应了过来。

“没错。正是妹子想的那个。”老朱冷冷一笑。“这一回,妹子不会劝咱,莫要大开杀戒吧?”

马皇后亦猜到了。但她只是愣了愣,然后对老朱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她可不是,那些只知妇人之仁的寻常女流啊……

……

“陛下,圣躬万福!”

依旧是天还未亮,谨身殿却已是烛火通明。见皇帝身穿明黄龙袍踏步而至,百官忙俯身行礼,同声问候。

“起来吧。”老朱一振衣袖,面上一片肃然。明明彻夜未眠,却丝毫没有倦态。周身却散发出阵阵皇者威严。

“陛下这是怎么了……”丹陛之下,有臣子偷偷抬眼观察朱元璋,揣测着老朱的意思。

自前些日子北征之事始,这是第二次突然急召诸臣入宫了。而且,这次非但仅有中书省官员,连礼部、兵部诸官,以及在京的勋贵、大将也都被唤进了宫。甚至,太子朱标也列席其中。

至于最反常的,还是……

众臣惊讶的发现,自建国之后,便极少在诸臣危坐在皇帝朱元璋的左侧。

究竟是什么样的大事,竟要整出这么大的阵仗?

“中立。”在群臣一片惴惴之中,老朱开口了。“朕问你。礼部先前入贡的名单之中,可有‘建州女真’这个名字?”

中立是礼部尚书陶凯的字。陶凯忙应声出列,听了老朱的话后却是一愣。“建州女真?”

“没错,就是这个破名儿。”老朱的声音彷如来自九幽地狱。“谁能告诉朕,这个建州女真现在,多在何处聚居?共有多少部众?”

不止陶凯,满殿文武都被老朱给问懵了。建州女真?什么玩意儿?

没听说过啊?

纵然是在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建州女真这一部,也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部落。更何况,此时的建州女真,还没和大明建立联系,甚至这名字也还没正式确立呢。

建州女真,原为元庭五万户府中的斡朵怜万户府。元朝败亡之后,建州女真分为三部:胡里改部、托温部、斡朵里部。

失去了元庭大腿的他们实力越发衰弱,被野人女真追在屁股后面咬,一路逃到了图们江南岸的阿木河地区。惶惶不可终日。

直到洪武二十一年,老朱与建州女真三部建立了联系,意图拉拢他们共同抗击元庭,建州女真三部才得以沿松花江和牡丹江,迁居到图们江流域安居。

随后的永乐元年,永乐大帝朱棣设立建州卫,后又接连设立了建州左卫和右卫。才有了“建州女真”这个统称。之后,大明几代皇帝,更是数度加恩。

对于这些女真人,明朝政府采取了极其宽大的方式、以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宽厚仁和,接纳安置了他们。

明政府给予他们的待遇,甚至远远高于对汉族百姓的待遇。近代清史学家孟森曾感慨道:“明之惠于属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为最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