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令君传承天论(2 / 2)

,但也都走出了自己的路。

荀彧也是一样,身为荀子的后人,也走出了自己的路来。

在天资和“自我”上,荀彧不差李斯韩非什么。

只不过是时代不同,从而导致路不同罢了。

所以,这一部分的东西虽然最珍贵,但不是姜祁一时半会能够参透的,只能慢慢来。

剩下的一部分,就是荀彧自身的传承了。

二爷曾经说过,在他那个时代,修行者有着明显的划分。

文与武。

而且都走到了一个极端。

虽说都是以玄炁作为底子,但路不同。

武将修肉身,挖掘人体宝库,玄炁只是一把铁楸,虽说不可或缺,但也不是侧重点。

这也是为什么,那个时代以及之前的武将,类似二爷和霍去病这种,能够修到武夫极致的原因所在。

极致之道,自然能够催发出极致之威。

文臣也是一样。

底子是玄炁,但玄炁不是重点,精神才是。

或者说,能够参悟天地的自身精神,才是那个时代的“文修”重点。

以玄炁为钥匙,打开自身精神领域的宝库,以精神感悟天地,甚至改变天象,操控自然变幻。

荀彧也好,诸葛亮也好,都是这个路子。

丞相当初召唤南斗六星时,也是这样的操作流程。

以玄炁打开自身精神和天地的联系,而后以精神影响天地,调动自然,外在体现就是“术”。

而丞相修的“术”,或者说精神感悟的重点,是“星辰”。

当然,这不是说丞相只会星辰之术。

荀彧的传承则和丞相不同,荀彧感悟的是“自然”。

这自然同样来自于荀子的精义。

荀子尊礼,也尊重自然,认为自然或者宇宙的变化不被人的意志影响。

所以要探索自然,利用自然之力。

也就是所谓的“制天道而用之”。

荀彧的根本之术也在自然与礼这两个领域。

术的名字叫做

“天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