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红蝶曾观看过复兴军的季度演习,那是在铁壁区的训练基地,那个以大当量氢弹炸出来的巨大空洞足以同时容纳一整个旅进行常规训练。数以千计的士兵、坦克和各型尖端武器在她眼前掠过,她至今无法准确描述出那种震撼莫名的感受,在坐满了勋贵、官员的观礼席上,只有寥寥几个年轻面孔,对此,她倒是很直白地觉得,就是一朵逐渐染成黑色的茉莉插在灰褐色的泥土上。
但演习毕竟是演习,再如何逼真也不可能真正模拟到现实。现在,她第一次见到了一整支军队行军的模样,两个步兵营、一个猎兵连、骑兵连和战斗工兵连,以及后勤保障单位、备衔接训练队。上千人的军队在沿着曝晒地干燥飞灰的土路前进。
顾红蝶坐在闷热的卡车车厢内,考虑携行物资和必要的保密,小组不能卸下车蓬,用更通风纳凉的敞篷车厢,也不可以擅自下车独自行动。
半年的军营生活远没有那么高强度,顾红蝶暂时还做不到视痛苦为无物,她要来了一把扇子,一边吐着舌头一边不停扇风,而她的同事们要么是老神在在地闭目休息,要么径直无视了闷热不堪的环境,在继续研究档案或者操作电脑,不管是哪种,都是和动辄几千几百年的古董打交道,试图从一言半语中寻求到答案。
顾红蝶是不期待忽然顿悟的,她相信灵感的重要性,但更坚信一个严谨的论证结果是百般考证所得来,所以她更倾向于处理长篇大幅的档案,对于那种非常需要联想力的民间传说,她还真不是太敏感,毕竟她的方向是政治军事史,而并非现在已经几乎绝种了的微观文化。
顾红蝶轻轻撩开车帘,她当时就感觉到了牧人的手放在肩膀上,不过在几个月的相处里,她知道牧人要是真要制止的话就会直接动手,不至于这样子给一个相对温和的提醒。所以她顺着这条缝,观察着车外的一切。
现在仍是出发当日的下午,顾红蝶的腕表显示地表温度达到了三十四度,不算非常高,但由于东北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在盛夏季节会尤其缺乏水份,即便是下过雨后不久也很容易尘土飞扬。
重装前进的步兵们背负了枪械弹药、个人食水、被褥铺盖等等。看上去这群坚韧的步兵们一直保持着缓慢而坚定的步伐,但在长达三四小时的连续行军后,每一步都是对意志力的考验。这支沉重的枪会变成无处安放的累赘,背包带会深深勒紧肩膀里去,靴子进到的杂物和砂砾又因为长筒军靴的不易脱下而难以去除。随着一步步走向北方,附骨之疽般的辐射开始攀升,半罩式呼吸面具戴在每个人嘴上。步兵们一边要忍受飞扬尘土,还必须在连呼吸都没法正常呼吸的痛苦里煎熬。
配给小组的是经过改装的东风卡车,车后厢设有供给电源的长桌,上面赫然摆着一台电扇,没开的缘故不是舍不得电,而是纯粹不能吹乱文件罢了。小组的卡车也不可能像其他军需卡车一样挤进去二十个人,放个屁全都闻到味,也不用说人躺在物资箱上,要人揪着脚才能出来。他们简单地一辆车坐八个人而已,加了软垫的座椅可以躺下去。
条件谈不上好,但起码顾红蝶可以坐在一米多高的车厢里低下头去看轮胎边的士兵。她总可以看到稚气未脱的面庞,很多只有一米六五个头的女兵必须弯着腰走路,她们的负担不会比男兵轻很多,捆在身上的行军背包叫她们很难直起腰。
她面前的这个女兵似乎是一个战斗工兵,宽度和人等宽,长度到人臀部的背包把她压得前倾走路,身前套着马甲,挂着弹匣包和很多她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的配件,75式步枪挂在脖子上,然后这个女兵两手平拉着步枪,以一种可以称之为桀骜的方式前进。
她们应该都出自于地下城,顾红蝶并不是出生起到现在一直待在军委大院里,她会在后周六日跑去织女区的市场玩,她见过无数个与她没什么区别的女孩。所以她好奇,这些城市里长大,去荒芜地表服役的女孩,怎么在短短几个月间就变得如何坚韧不拔?.
顾红蝶看到这个女兵身后跟着同样不发一语的男兵,一样黝黑而沾满汗珠的脸,有军帽遮掩着,寸头和短发区别不大。
顾红蝶想起了她在大院里经常听见那些肩膀扛着星的叔叔伯伯争论到底是提高还是降低女兵比例,她听过很多论调,但在他们的论调里,并不存在男女的区别,可能是人的好用不好用,反而是军队受了天大委屈,不得不吸纳进“劣质”的兵源为维系荣誉。
卡车在土路上能安稳地开到六十公里一小时,步兵们辛苦一天行军,也只是最多走三十公里罢了,卡车以慢吞吞的速度行驶在长长的队伍旁。偶尔路过的军需卡车挂满了人,摇摇晃晃让人担心会翻覆,骡马辎重队自然堆满了因为中暑体力不支的士兵们。
她想起了古时候的兵,出身良家子的兵,对于这样的负重行军仿佛吃饭喝水一般简单,也是这样靠着骡马一路往北边去打罗斯人。
如果说刚才没有路过一队装甲猎兵,机械外骨骼跳跃路过的话,顾红蝶完全可以把自己代入到两百年前的近代军队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