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的木材就是铁梨木。
但是铁梨木在日本并不出产,主要产自卑亚热带地区的广东、广西、云南、泰国等地,而日本的主要产出木头多为杉木、柏木和松木。
即便是在原产地,铁梨木的价格都非常昂贵,毕竟这种树种的生长周期及长,胸径20厘米的树木都需要数百年的树龄。
其实松、杉、柏本身也是建造船只的良好木材,但是他们主要作用于桅杆、船桨等物件,支城船只主樑和船体却很少用到。
《天工开物》“舟车第九”中就有言说:“凡木色桅用端直杉木,长不足则接,其表铁箍逐寸包围。船窗前道皆当中空阙,以便树桅。
凡树中桅,合并数巨舟承载,其未长缆系表而起。梁与枋樯用楠木、槠木、樟木、榆木、槐木。(樟木春夏伐者,久则粉蛀。)栈板不拘何木。舵杆用榆木、榔木、槠木。关门棒用周木、榔木。橹用杉木、桧木、楸木。此其大端云。”
换句话说,日本的木材品种限制了日本发展大船,这也是为什么安宅船这样的船只在日本都能被称为巨船了。
但是不得否认的是,日本在船只放大做强的科技上走上了和欧洲一样的道路,过度最求船身的高大,而忽略了船体的宽度,使得安宅船看起来有些比例失衡,有一种小船抗巨楼的感觉。
这样的船只是经不起任何风浪的,他们的重心虚高,稍微有一点侧风都能将船只吹翻。
也是因为这样的问题,欧洲人在16世纪对卡瑞克帆船进行改造,体积减小的同时,精细化结构,最终造出了更加灵活的盖伦帆船。
“木材没有可以从别国购买,据我所知这艘船的龙骨用的是铁梨木,船身则是用橡木贴墙的吧。”
秀家将自己了解的卡瑞克帆船的知识一股脑的道出来,把长船贞亲说的一愣一愣的。
长船贞亲虽然负责造船事宜,但是他对于这个一窍不通啊,自然是交给宇喜多家水军众和南蛮人对接负责。
现如今秀家讲出一溜烟没听过的树名,他只能硬着头皮点头称是,随后开口解释道“当发现本国没有木材之后,我就像南蛮商人和明国商人求定木材。
可是所需要的木材都在偏远的南方,从那边运木材过来的收益远没有转运瓷器、丝绸和其他物资来的赚取,最后好不容易才求购得一根木材。
不过木材购得后,还需要晒装3年,不定期的涂上放水放干裂的清漆,这样才能作为龙骨使用,所以造船的事情现在还没有什么进度,请殿下责罚。”
秀家知道长船贞亲也是很难的,没有特定的木材是日本地理位置的决定的。他也能理解商人追求利润拒绝运输木材的想法。
但是秀家发展大海军的想法由来已久,难道因为这件事就中途而废吗?
秀家挠了挠脑门,有些无奈的说道“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可以派人到泉州或者澳门去申请一间民办造船所,直接在明国为本家营建船只。具体是事宜,你可以和明商联络。”
明国自十四时间末开始就执行海禁等闭关锁国政策,不允许沿海地区片只下海。
但是这并不代表明朝与外国的交流中断,在福建的泉州和广东的番禺两地,是明国允许对南蛮商人开放的港口,世界各地的货物在这里中转,东西方的文明在这里交融。
当时联通同西方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海船,船只多了自然而然就需要修船,因此在泉州和番禺有着许多官办、民营的造船厂,专门为本国和南蛮船只提供修理任务。
修的船多了自然就会仿制了,因此到了明朝末年,南方的许多船只都已经抛弃了老旧的福船设计,改用西式的克拉克大帆船和盖伦帆船样式。
明末清初之时,太湾郑家的旗舰就是一艘拥有18门火炮的盖伦帆船。
考虑到明人对倭寇的敌视,如果泉州不太顺利的话,秀家也给了长船贞亲第二个选择,那就是在澳门开造船只。
毕竟这里属于葡萄牙人的地盘,葡萄牙人想要与日本贸易,对日本适当开放是必然的。
将造船厂设在明朝南海而非濑户内海,好处显而易见,最起码木材的购买和使用就便宜了许多。
而且当地有着相对熟练的船工可以直接聘用,可以让他们带着日本船工手把手的造船以提升工艺,总比现在这样瞎子抹着过河强吧。
但是秀家也很紧张,毕竟留给秀家的空窗期并不长了,最多只有7年秀吉就会发起侵朝之战,届时无论是在泉州还是在澳门的造船厂都会迫于压力关停,秀家必须和时间赛跑,在7年内造出不少于3艘卡瑞克帆船。
问完造船的事情后,秀家又向长船贞亲询问铸跑事宜,说到这里长船贞亲终于面色缓和了起来,饶有兴致的向秀家回报道“就在殿下前往北陆后不久,本家第一门铸造小金炮铸成,并成功进行了实射,效果与南蛮小金炮威力相当,并且按照殿下的建议,在炮身两侧铸出支架,直接插上木轮方便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