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200万石大名竟找不出1人阵代统军(2 / 3)

备前宰相 日月合明 2134 字 2023-07-25

不讲道理的人,见到秀家这么顺从,免去了此前为征伐奥羽贷给秀家的5万贯军费,并给出了额外3万贯的补偿。

理由自然不能是“心理安慰费”而是资助秀家加快吉备转封关东的资费。

至于此前秀长资助给秀家的近10万贯,在秀家就其一命的时候就已经被秀长抹去了。

此刻既然封赏已经下达,时间又已经来到下半年,距离秀吉聚兵的日期更近了,秀吉在与蒲生氏乡等诸大名离别之前,特别叮嘱他们对做好对朝征伐的准备。

此时此刻,距离其预计出兵的日期还有半年多的时间,可是整个日本都已经知道了关白将要对朝鲜作战的消息。

早在今年开春,即3月份,秀吉便向天下诸大名下达了兵役征召的命令,要求四国、九州600人、纪州500人/万石。畿内400人/万石。

骏河、远江、三河、尹豆300人/万石,由此以东,200人/万石。尾张、美浓、尹势、近江350人/万石。若狭、越前、加贺、能登300人/万石。越后、出羽200人/万石的标准征召士卒。

现如今奥羽初定,秀吉免去了因为动荡受影响或者转封的大名的兵力,但是像南部、安东、小笠原、最上三家依旧需要按照万石200人的标准动员。

此次检地及加封之后,小笠原秀贞确认领有岩代国领33万石,需要依照兵役要求征召6600人,最上义光检地之后知行30.5万石,需要提供兵员6100人,安东实季检地后知行12万石,需要提供2400人,南部信直12.9万石知行,需要征召2580人从军。

当然这6600人不一定全是战兵,后世历史学家在聊到万历朝鲜之役时候,日军战/辅兵编制比例时候,普遍引用小西行长家臣五岛纯玄家的数字。

这位家臣1.4万石的知行地,总计需要提供705名士兵,但是其中有标注水手200人,民夫318人,因此战兵应该只有187人,比例是27:73。

事实上这样理解日本的兵力配比是不合适的,在中国视为民夫的这部分,在日本其实应该视作征召足轻。

之所以不说是农兵,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军制已经改革,进行了兵农分离,严格意义上的征召农兵已经从日本战场上逐渐消失。

这个时候的日本主要军队,已经改为由少量脱产常备为核心,带着大量拥有土地的武士、富中农为主的旗本组成的半职业化军队。

即便是改制较晚的关东、奥羽、九州等地,在给秀吉提供朝鲜兵员的时候,也多是一些自发的愿意去博取利益的半职业军人。

包括上面的水手200人,也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操作船只的水手,日本的水手本质上就是倭寇,一样的兵民不分家的。

因此五岛纯玄家的705人应该理解为187名武士或常备足轻带着200名半职业倭寇水手,以及318名半职业的征召武士、足轻北上朝鲜。

当然向小笠原秀贞、安东实季、最上义光这些北国大名,动员兵力归动员兵力,实际出阵的要求并没有这么多。

根据《太阁记》《天正记》和《松浦丛书》记载,为了应对突发的情况,许多大名被允许留部分兵力于领内,有些大名在开展之后被赋予了重要地区镇守的职务,有些大名则在九州待命。

像刚刚提到的小笠原秀贞等人,秀吉便要求他们只需要代一半的兵力南下待命即可。

这一点你从历史上小西行长24万石大名,实际渡海7000人就可以看出,实际出兵比例只是290人每万石,说明他有一半的兵力被留在了本领。

当然啦,没有点到名字的大名不是说免了军役状了,这可是为关白秀吉开疆拓土,你作为大名怎么也要表现一下忠心不是吗?

因此或多或少的会带数百人前往九州听候调遣,就好比历史上的安东实季就带了100人,最上义光才带了500人,尹达政宗才带了1000人南下。

这与他们当时的知行完全不相匹配。

秀家当然也收到了军役状,秀家的领地分为东西两地,根据要求尹予领17万石需要提供兵员10200人,关东八州经检地并浅野长政复核后知行为194万石,需提供38800人,总动员合计49000人。

根据此前秀吉给出的恩惠,动员兵力减半,实际需要动员24500人,留一半驻守本领,实际前去就九州等待出兵的兵力是12250,索性凑个整给个12500人。

就这,还不一定会到朝鲜去,历史上德川家康就带了15000人在平户吹了2年的海风。

秀家此刻回不去河越城,自然无法操刀动员兵力的事儿,因此只能派侍从写一封信送去关东,让长船贞亲负责领内动员事务。

此战秀家打算用来练兵,就算不去朝鲜,也可以适应一下远距离的调动拉练。

因此秀家决定以常备:守备:预备以2:4:4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