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奈何以权加之(6000)(3 / 4)

今之世,也只有归彦叔父与清河公。” 高澄不以为意道。 他们宗族确实人丁凋零,高琛死后,自高祖父的血脉算起,高澄也就这两位叔父,否则高欢也不至于要将高归彦这个家族私生子接回来。 高归彦一听见清河郡公,眉头不由皱了起来,却又很快掩饰过去。 见他这般神色,高澄宽慰道: “叔父莫要忧虑,清河公很快将要外放地方,与叔父难有交集。 “况且叔父于澄与父王,有大功,待成年,当有大用。 “或许异日与清河公相见,他当要以下官之礼,拜会叔父。” 说罢,高澄似乎当真看见了那一幕,笑出了声。 高归彦闻言,心中一松,也笑了起来,过去苛待自己的族兄,遇见自己,以下官的礼节拜会,想一想心中就有几分得意。 “归彦日后造化,全凭世子栽培,愿为世子驱使,鞍前马后。” 高澄倒了茶,笑道: “叔父这般说就见外了,来,喝茶。” 清河公府一应高岳家卷,除了山氏被蒙在鼓里,人人都知道高岳的处境。 但也没有人敢向山氏透露半个字,让她去求情。 高澄把丑话说在前头,真没人敢去触他霉头,毕竟小高王不敢对山氏无礼,收拾其余人倒没多少心理负担。 今天高欢归晋阳,高澄特意让人又交代了一遍,只秉持一个原则:谁说谁死。 就怕有不开眼的人以为高欢来了,便急着央求山氏去讨个情面。 以致于高欢、高岳来到清河公府,面见山氏时,山氏对于高岳的遭遇一无所知。 一面惊讶于高欢容颜衰老,一面也责怪高岳没有侍奉好这位兄长。 高欢与山氏感慨春秋易逝,白头换了青丝。 高岳则是低头不发一言,只是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慰问了山氏许久,高欢才让高岳送自己出府。 临别之际,高欢突然说道: “晋阳,洪略不能再留,我会将你外放,你以后用心镇守地方,我死后,你无需担心,阿惠是个重情的,否则也不会特意瞒着婶母。” “阿兄莫要再这样事事顾念着我,我...我不值得。” 高岳今天都要将眼泪流干。 高欢摇摇头,只留了一句: “好好照顾婶母。” 便在亲卫的搀扶下,上了车驾,在高岳的目送中,驶回渤海王府。 高欢来寻高澄的时候,他刚刚送走了高归彦,正要去寻陈元康,与他辩日。 “阿惠,与我说会话。” 这次回晋阳,高欢很少再用孤来自称。 高澄依言搀扶着高欢在厢房坐下。 由高澄沏了茶,高欢喝了一口,征询道: “我打算将孙腾调回洛阳,再任侍中一职,加太保,他的爵位已经是郡公,阿惠以为封王如何?” 高澄当即反对道: “孩儿以为,当今之时,王爵不可滥封,不如为咸阳公增加封邑即可。” 这时候,高家自己都只是一个王爵,自然要将王爵的封赏收紧。 高欢闻言大笑: “我还以为你看在孙腾义女的份上,会为他揽下这个王爵。” “公归公,私归私,孩儿对元氏确有好感,却也不会枉顾私情。” 高澄恭敬答道。 “行,就为龙雀(孙腾)再加封邑。” 高欢颔首,却又告戒道: “孙腾新立大功,你却觊觎他府上家伎,名声传出去,不好,往后要注意。” 高澄很想回一句:父王多虑了,你我父子,哪还需要在意这方面的名声,早就臭不可闻了。 但眼看高欢还没有像自己一样摆烂,似乎想要在名声上再做挣扎。 高澄也给出了另一种说法: “孩儿此举,也是为了父王大业,汉武若非贪恋卫子夫的美色,又何来卫青、霍去病、霍光这三位大才。” 高欢被他这说法逗笑了,好一会,才与他说起了正事: “我会将洪略外放地方。” “自该如此。” 高澄对此没有意见。 高岳经过高欢这一出表演,无论如何也要尽心竭力,否则他面对的将是天下人的鄙夷。 高欢又问道: “阿惠可有合适去处安置?” 高澄摸着下巴想了一会,回答道: “徐州。” 以高岳的军事才能,将他放置于腹地州郡着实浪费,不如镇守魏梁边境,也能保一方平安。 高欢闻言,颔首道: “正合为父心意。” 随着两父子达成一致,高澄也在魏梁边境由东向西,构筑起了一条防线: 东徐州刺史李愍、徐州刺史高岳、南兖州刺史刘丰、豫州刺史尧雄、东荆州刺史杨愔、南荆州刺史源子恭、荆州刺史侯景。 其中只有杨愔一个文士,但他恰巧处在尧雄、侯景、高敖曹、源子恭等人的保护之中,无需担心。 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东徐州刺史李愍,这个时空出身赵郡李氏的他表现一直很好,但毕竟在历史上是一员叛将,对于他,高澄还有待观察。 高欢又问道: “阿惠以为何人可守华阴?” 提到这个,高澄可就不困了,宇文泰丢了潼关,还可以在风翼塬与黄河之间新建关隘堵路。 但华阴就是一颗钉子,死死钉在河西,其重要性,无需多言。 高澄当即举荐道: “孩儿以为,恒农郡守王思政,可担此重任。” 高欢闻言大感惊讶,正因为华阴的重要性以及孤悬河西的地理位置,都注定了驻守此地的危险。 因此高欢才要另寻将领镇守,而不是将斛律金置于险地。 而王思政是高澄的岳丈,由亲信都督升迁京畿军都督,再由他镇守恒农,可见信任。 对此,高欢问出了心中疑虑。 高澄回答道: “孩儿常与王思政推演兵事,孩儿主攻,思政守城,其守备之才,世所罕见,父王何不亲自召见,试探一二?” 高欢见他说得信誓旦旦,已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