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四 章 熏肉(1 / 2)

周至笑道“姐姐,因为甲骨文这东西,是近代才成体系地发掘出来的,东汉许慎和南唐徐锴,他们压根都没有见过甲骨文,或者见过极少极少的金文,篆书,就是他们能对已有文字进行训诂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证据。所以他们的解释,属于根据小篆字形望文生义。”

“所以所以”卫宜被震惊得无以复加,她已经隐约看到了周至的野心,然后被那野心之大,给吓得语无伦次。

“重订训诂之学,在小篆的基础上,再前推一千两百年,以甲骨文为新的文字基础,重溯我华夏文明之源”

“唯继往,才能开来,唯有明白自己的民族基因根脉,才不会在前路上被各种各样的风色所迷扰,才能清楚目标、思路和方法,才可以坚定自信地走出自己的发展之道”

“我想不出,这辈子要做什么,才能比做好这件事情更伟大”

“肘子”卫宜小姐姐激动得热泪盈眶,从鸡汤盆子里捞出鸡腿“这个给你吃不过你以后以后要是忘记了今天说的话,我,我就拿黄荆棍揍你”

说完又挑出另一个“嗯,乔木高三冲刺,也辛苦。”

卫非把碗都已经捧起来了,结果发现自家姐姐的心都偏到外头去了“姐”

“干啥”卫宜这才见到自家亲弟被疏忽了,想了想,挑了个鸡爪子丢他碗里“给你个爪子,补成勤快手”

卫非“”

扶摇羊角,起于青萍之末。任何伟大的理想,最初或者只是一点打动过某人内心的微光。

当微光渐渐明亮,将心灵照得透彻之后,它便能够给与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当然更多的是,这些微光会消失泯灭在生活的鸡毛蒜皮里边,变成偶然回忆起来的一抹微笑或者苦笑,然后又被置之于某个角落里边,主人则继续为现实奔忙。

世界是在现实中旋转,而不是在理想中旋转。

就如现在的周至,一手拿着铲子,不时地朝着烘箱里边添一铲子稻壳,盖住下面的炭火,让其发出烟尘,一边着卫宜小姐姐给他找来的荆棘鸟。

两把竹椅子的中间是一张小木桌,上面有一个瓦炉,瓦炉上有一个黑漆漆的水壶,用炭火热着水。

边上是一个紫砂的茶壶,三个杯子,还有一袋花生瓜子。

周至在照顾家里的腊肉。

如今每栋居民楼的顶楼,都有一个大木头箱子,上部开孔,内部钉满钉子,顶上和中间架着竹竿。

这是熏棚,需要熏制的腊肉香肠,在完成腌晾之后,就需要移送到这里来打开熏棚,将肉都挂进去,满满当当,然后在底下烧起炭火盆,再盖上柏叶、花生壳、甘蔗皮、花椒、香料、稻壳、米糠让炭火盆发出滚滚浓烟。

之后将熏棚关上,如此控制烟量避免明火发生,需要从早到晚熏制一天,腊肉香肠才算是熏制完毕。

一般这活是周末大人来干,毕竟肉还算精贵,给熊孩子烧坏了可惜得很。

除非家里的孩子大到初二以上,不过那个时候孩子又开始叛逆,还好动,枯守一天熏棚对他们来说算是苦差事。

不过周至家里没这个问题,老妈早就知道要这孩子坐一整天都简单得很,给他搭配一本大书就行。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这活就是周至在干。

随着年纪的增加,周至干这活的时候,身边偶然还多了小伙伴来“帮”他。

冯雪珊正站在楼顶早已废弃的洗衣台上,洗衣台刚好靠在楼梯出口那个被周至称作“炮楼”的小建筑结构上,而炮楼的平顶上,安放着周至给关婷婷打造的大鸽子笼。

说是鸽子笼,其实是一间板房,打开门能够直接走进去那种。

冯雪珊摊着手,手里拿着一把玉米,就搁在炮楼的屋顶上,两只鸽子在她手边走过来走过去,不时地就啄上一口。

这个鸽棚曾经很兴旺,周至的鸽子是四表舅找鸽协的人搞来的,其实是血统非常不错的信鸽,可以现在条件不允许,和关婷婷养的“颜值鸽”混居到了一起,血统这一块,算是彻底废了。

伴随血统的崩溃的,则是一场生育与孵化的高峰。

知道关妈妈发现家里的玉米麸皮消解得太快,才开始关注到自家女儿的鸽子已经多达二三十只。

这可是家里的一笔大开销,坚决不行,于是关妈妈痛下杀手,先是用鸽子蛋引诱关婷婷,跟着对大鸽子们下手。

那一段时间顶楼鸽子棚闹老鼠,而且老鼠不咬小鸽子,专咬又肥又嫩刚刚好的仔鸽,常常就见到关婷婷一边挂着眼泪一边拿着个卤鸽子啃得又香又甜。

老鸽子偶尔也难逃“鼠口”,然后关婷婷就会端一盅天麻炖鸽子下来,给周至“补补脑子”。

这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婷婷妈从来没有给自家学习不怎么好的女儿吃天麻鸽子盅,给关婷婷的鸽子,从来都是只管味道,不讲疗效。

好像动脑子就该是楼下肘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