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道光经世派(1 / 2)

大清疆臣。 米洛店长 1805 字 2023-09-05

“莘农,如今昆明还有其他不足之处吗”阮元也顺便问了一句。

“昆明如今的情况还好,但确实有一件事,我有些担忧。”伊里布看看一旁湖水,又向阮元道“咱们云南省城一共有两个粮仓,这几年因为云南没有大灾,所以仓储一直足够,但这两个大仓却都在昆明城外。也就是说,如果突然出现一伙贼人,偷袭昆明,就很容易出现贼人轻易占据粮仓,而城里无粮可用的局面,若是那样,可就糟糕了。但昆明城里也有个难处,就是城里土地过于低洼,若是在城里设置粮仓,粮食又很容易朽烂,那样存粮没用啊所以下官是一直没找到万全之策。”

“既然如此,我倒是有一个办法。我将它取名为一米易二谷,莘农可以听听,若是可用,咱们便在城里修筑粮仓。”听着伊里布对粮仓情况的描述,阮元也有了主意,道“我在广东的时候,在很多沿海府县视察过粮仓,那里不少粮仓存的都不是米,而是没有舂辗脱粒的谷子。这是因为那边靠海,湿气比这里还要重,所以储存粮米,反而容易朽烂,但没脱粒的谷子不同,可以储藏很长时间。既然城内不易储存粮食,那正好可以用这个办法。我们可以先定下就十万石吧,将附近征收的十万石粮米改为征收米谷,也可以分三到四年,每年入仓两三万石就够了。这样百姓只交谷子,不用舂米,也不用挑拣,官府这边十万石谷,大概能出五万石米,昆明粮仓有五万石米备用,即便有个万一,也能支撑几个月了,正是官民两便之事啊。筑仓地点嘛西门那边还有空旷之地,就在那里建粮仓,如何”

“阮总制,这个办法不错啊既然总制早有经验,那下官回去之后,就去办兴建粮仓的事”伊里布也当即向阮元请缨道。

很快,阮元和伊里布便在昆明城西选了一处高地,前后兴建了五十座粮仓,名为“太平仓”,预计三年之内,在仓里贮藏谷物十万石。这样一来,昆明的粮食储备也更加充足了。

此后,针对原本尚属稳妥的铜政,阮元也更进一步,拨出部分府库余钱,为运铜之人增补津贴。眼看云南边防、盐政、铜政、仓储诸事皆已大有起色,阮元想到距离上次入京已有整整六年,无论按督抚常例,亦或拜谢道光为二子加赐郎中之恩,这时都应该入朝觐见,便即准备起北上之事。正好就在此时,孔璐华的一封家书也送到了云南督院,信上言及扬州一切平安,只是书信之后,却还夹着一张短笺,上面写着一首七言绝句

拟入京华共旧林,不期滇海久分襟。

锦囊但觉新诗少,白发还愁旧病深。

万里江湖难放棹,一楼风雨独停琴。

致君珍重无多语,惟把丹心答帝心。

“夫人不想大树行台一别,如今已经两年有余了啊”阮元看着妻子熟悉的笔迹,也不禁潸然泪下。

而想到唐庆云对自己所言之语,阮元心中也多了一个想法

“或许,只有夫人回来,古霞心中这个结,才能真正解开啊”

九月之初,阮元一边前往贵州阅兵,一边上疏请求入朝觐见,很快,道光也批准了阮元入朝之议。阮元便即在阅兵之后改到东行,一路沿江南下,准备进运河北上京城。这次北上之前,阮元也特别告知阮祜与钱德容夫妇,和自己一同进京,入京以后,阮祜次年便可进入六部学习,尽快完成十年的行走之期。

到了十一月初,阮元行船已经抵达江宁,想着道光只是让自己年内入觐,时间尚属充足,阮元也准备暂时停泊江宁两日,上岸前往书肆一观。这一日阮元便到了江宁最大的一间书坊之内,眼看这里经史子集,四部齐全,回想云南地处偏远,以藏书闻名之人屈指可数,许多书籍更是通省皆无,阮元自也不住慨叹,想着观书一事,还是江南最为便利。

只是随兴翻阅之时,忽然间阮元面前竟出现了一部新书,样式名称,竟是自己所未见,想来当是自己督滇两年,江南文人编撰而成的新作了。阮元看着好奇,便随手取了一匣下来,只见这部书内容颇为丰厚,全书竟有足足八匣之数,更是惊讶,不知江南又是何人编著了如此大部头的巨作。

细看书匣之上,乃是六个楷体小字皇朝经世文编。

“经世之文”阮元看来也是颇有兴趣,只因自己先前督抚之地,虽也有农田水利、礼仪刑法之作,可全书皆以“经世”为名,又敢使用“皇朝”和“文编”这般字眼的,却是未见。前代明末也有陈子龙编辑明经世文编一书,但能在公开出版的书作上使用“皇朝”二字,可见内容应是清人著作。打开书匣,翻开目录仔细观阅之时,阮元竟也是眼前一亮

“请复实亏空变通驿站疏、京官必用守令、请通融停征之法疏、论役法这是”看着看着,阮元眼前竟出现了两个熟悉的篇目商周铜器说、商周兵器权量说。

“这是我旧时所著之文啊,难道”阮元看着文中竟有自己的作品,也将目录一篇篇翻了下去。果然,海运考、记任昭才、荆州窖金洲考等熟悉的名字,也一一出现在自己眼前。前后看得下来,写着自己姓名的文章一共有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