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零章 君权与相权(3 / 3)

大明1805 王子虚 2139 字 2023-09-20

系,被朱简炎定性成了转达、协调、安抚的作用。

绝大部分情况下,双方不会产生直接联系。

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双方的关系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这个关系在平时不重要,在特殊的时候非常的重要。

他们是大域官员跳过中央职能部门直接到皇帝面前的通道。

对皇帝而言,这是让大域的主官们和中央各部的官僚之间制衡的手段,也是在具有很大实权的九卿们之间的制衡手段。

如果职责对应的中央部门不负责,事务对应部门的分管九卿不负责,大域的官员就可以通过自己大域的分管的九卿,把事情捅到皇帝面前。

分管九卿和事务部门对应九卿,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是一个。

朱简炎和朱仲梁考虑好了实设九卿的定位之后,继续考虑的就是本土直辖省份的定位了。

总体而言就是要提升他们的地位,确保他们拥有真正的直辖身份。

最简单直接的方案就是提升官员的品级。

本土省份布政使、都指挥使、按察使、巡按御史全都提升到正二品。

与大域的总督、都护、提刑官等主官,以及中央衙署的尚书们平级。

其他直辖省分的中下级官僚品级也都比大域官僚高一级。

大域主官可以通过分管九卿,将特定的事务直接送到皇帝面前。

那直辖省分的布政使、都指挥使、按察使、巡按御史,也可以将同类事务直接投递到内阁,通过特定的内阁大学士们转达给皇帝。

每个内阁大学士负责接收两到三个本土直辖省份的特殊报告。

决策权当然同样全部留在皇帝手中。

这种策略也是理所当然的思路。

外朝增加了从一品甚至可能会成为正一品的实权官僚,那作为皇帝贴身幕僚的大学士们的身份也应该对应的提升。

所以朱简炎和朱仲梁同样考虑了内阁的地位和职责的调整。

仁武朝之前,内阁大学士本身的品级只是正五品,但是正常情况下都会用尚书、侍郎加衔提升到正二品待遇,甚至可能用三公、三孤加封到一品。

仁武朝之后,不再给内阁大学士价外朝的官衔,但是本身的品级全都提到了正二品,退休之前根据情况给荣誉加衔,从一品或者正一品。

以后将会根据实际情况,在任职之后就实际加封到从一品,在退休之前会选择性的加封到正一品,甚至可能给与爵位。

幕僚分权是所有人都试图避免,但是也都无法完全避免的现实。

世祖皇帝虽然把内阁大学士打回了幕僚的原型,并身体力行的保持了几十年,但却并没有留下不准再给大学士权力的祖制。

在一大堆违背祖制的改革之中,给大学士们增加一个传达特殊消息的职责,这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比这大的事情太多了。

如果皇帝是董事长兼总裁,那以后得实设九卿,相当于分管几个部门的副总裁。

以前的内阁大学士算是总裁秘书的话,以后就可能会变成总裁助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