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垣在考虑政治机构改革的过程中,也理所当然的要考量皇族未来的地位。 皇族这个事实存在的统治者家族,本身已经过于庞大了,和皇帝一样没办法直接隐身。 那就只能尽可能的普通化,尽可能的变成普通百姓。 朱靖垣也而开始拟定家族体系的改革方案,准备以后找机会跟父亲商量之后开始执行。 直接做法是名义上的全面分家,尽可能缩小直接展露出来的规模。 所有已经没有任何爵位身份的偏远宗室,以后全都不再按照皇明祖训字辈命名。 宗人府也不再干涉他们给孩子取名的事情。 孩子注册户籍的时候,要首先去普通户籍管理部门,和普通百姓一样办手续,领取唯一的身份编号。 在这样的基础上,自己再将得到身份编号报到宗人府去登记。 以后可以到宗室的学校去上学。 除此之外,平时作为普通人正常吃生活,不享有任何形式的额外特权。 但是真的遇到困难和不公待遇的时候,可以直接向本支系下属的机构求助,相当于有一个额外的申诉途径。 实际的福利待遇基本不变,只是名字里面没有标志性的字眼,不再由宗人府专门登记注册户籍。 这些边沿宗室的福利,其实就是皇室提供的免费教育,皇室财团是完全能够负担得起的。 大明郡王及以下有爵位的宗室,在洪武朝定下的二十代的辈分字用完后,下一代的宗室全部作为一个新的始祖分户。 这些宗室需要决定自己的支系新辈分字,确定之后送交宗人府存档,在原有辈分字用完之后启用。 所有的大明亲王家族,包括皇帝家庭以外的成祖系亲王,都由宗人府统一续编不同的辈分字。 同样在洪武朝二十字用完之后启用,亲王世系之间辈分字不可重复。 皇帝当然是特殊的,所以后代采用单独的一套辈分字,与其他成祖系宗室不再使用相同辈分字。 朱靖垣现在已经有了孙子,是先字辈,重孙就是成祖系辈分字第二十位的猷字辈了,重孙以后就要单独重编辈分字了。 看上去大明皇帝暂时不需要马上续编辈分字。 但是大明皇帝在家族中的辈分比较高,因为好几代皇帝都是父亲三十岁的孩子。 而皇帝和亲王们的长子,通常是父亲二十岁之前就生下来了。 所以有很多辈分比皇帝低的宗室支系,洪武朝定下的辈分字早就已经用完了。 给不同系的宗室续编辈分字,已经成了现在宗人府的日常任务。 大部分亲王支系后续的辈分字实际上已经编好了。 但是,现在大明宗室数量太多了,同一系相同辈分字下的兄弟宗室的人数,有些已经有超过汉字总数的了。 再按照五型属性选字,根本已经不够用的了。 仁武朝以前,经常为了宗室取名造新字,现在也不允许造新字了。 只能允许事实上的重名情况出现了。 只是宗室人太多,而且很少有机会现场见到,也基本不会影响他们生活。 而且重名的宗室也都是同辈兄弟,不会在辈分上搞错。 已经将就了很长时间了。 但是这件事情这样下去早晚是个问题。 重名的肯定越来越多。 所以让数量最多的无爵位宗室自主命名,将有爵位的宗室也分成更多的支系自定辈分。 已经是非常有必要的选择了。 朱靖垣这个想法如果要执行,就是要给所有成祖系亲王重编,还要给部分已经定名的宗室改名。 朱靖垣是皇帝但不是族长,这种事情本来是太上皇直接管理的。 所以朱靖垣跟老爹商量。 朱靖垣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让牛鉴直接发给顺天府的父亲,大明的太上皇朱简炎。 朱靖垣很快就收到了回应,老爹觉得宗室确实该改革了,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去拆分宗室管理体系。 在这样的基础上,老爹还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宗室实际上是全程义务教育的,那么是否应该在民间也实施普遍的义务教育? 朱靖垣看了之后也再次陷入了思考。 教育事业确实需要关注,需要提前做好规划。 朱靖垣不喜欢义务教育,最起码不喜欢后世欧美的义务教育。 绝大部分人自己其实也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