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布莱恩的秘密武器(3 / 4)

奥术征程 九剑宗士 3342 字 2023-02-20

“难道你会这个法术?” “当然,今天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马友夫微流星」。” 布莱恩拍了拍自己的次元袋,取出一件物品,望向即将消失在自己视线内的九个寇涛鱼人。 传说中的「马友夫微流星」,还有一个更拉风的称呼:三环屠神法术。 作为一名精通塑能学派的巫师,布莱恩自然是想方设法地掌握了这道法术。 这道三环塑能系法术之所以被称之为:屠神法术,并不是因为它真的屠过神。 主要原因是有人用它干掉了一只传奇巫妖,这只巫妖还是被人越阶挑战杀死的。 「马友夫微流星」由此而名声大震,几乎成为了低阶法术里面的头号越阶挑战法术。 虽然它的那点伤害对于一个神祇来说,根本都不够看。 毕竟从伤害的角度上来讲,这道法术甚至还比不上一颗火球的伤害。 但是「马友夫微流星」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它属于魔法造物,被视作+5的魔法武器,还是唯一一个不被神力护盾或法则屏障免疫的魔法。 简单来说就是,它伤害是真实伤害,你的抗性即使再高,被击中也会强制扣除1点血。 正因为如此,令「马友夫微流星」几乎可以破开大多数的防御护甲。 所以,这个法术对布莱恩而言,最大的意义就是破防。 无论是巨龙、恶魔、魔鬼,还是强大的传奇巫妖,都无法忽视掉「马友夫微流星」造成的真实伤害。 或许这种伤害在各种减免中会被大幅度降低,但用他们玩家的话来说就是:只要你敢亮血条,神都屠给你看。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上成百上千人同时施展「马友夫微流星」,就算是只造成1点伤害,也不是一个传奇强者能够硬抗下来的。 当然,这种盛大的「马友夫微流星」场面,恐怕除了他们玩家外,任何势力都难以做到。 在希赛雅期待的目光中,布莱恩不再墨迹,锁定住九只逃跑的寇涛鱼人的身影,直接从次元袋里掏出了一把92式手枪。 没错! 你们没有看错,布莱恩此时手中握着的正是一把手枪。 而且,这把手枪的枪管还是纯金打造,在昏暗的环境下,闪烁着金色的光泽。 “砰!砰!砰!” 接着,他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连续八声枪响,拳头大小的火球接连不断地从枪膛喷涌而出,拖着尾焰,精准地命中寇涛鱼人的身体。 火球在他们坚硬的鳞片上留下血洞的同时,又骤然间像颗手榴弹一样,发生剧烈爆炸,让这八个寇涛鱼人直接被炸得死无全尸。 看到自己的实验战果,布莱恩满意地点了点头。 自从他的奥火提升至4级,他从奥火中激活的第一个法术就是马友夫微流星。 随着这道法术的激活,让他成功掌握,他在昨天学会四级异能「灵能鬼斧神工」后,便立刻取出一大堆金币和钢铁,利用这些原材料,为自己制作出了一把手枪。 枪膛内之所以能够射出「马友夫微流星」,主要是因为这道三环法术早就在他未重生时,在系统的辅助下,被改良成了四环的塑能法术。 马友夫微流星(塑能,转化) (炼金,奇械,火焰) 等级:3 成分:言语,姿势,材料 持续时间:特殊 豁免检定:无 施法者在手中创造微型火流星,流星的数量为自身等级*1,该能量造物被视作+5的魔法武器,可以对目标造成穿透和爆炸伤害。 施法材料:添加了松焦油的硝石和硫磺制成的珠子。 注:施法者在释放此法术时,必须从一根纯金打造而成的中空小管子发射。 ………… 从「马友夫微流星」的介绍就可以看出,这道法术释放的条件很多。 除了必须的咒语和法术姿势外,还需提前准备添加了松焦油的硝石和硫磺制成的珠子,以及一根价格昂贵的金制中空小管。 在释放法术时,必须将这些小珠子塞进中空小管内,然后对着敌人,将其发射出来。 这一幕是不是看起来很熟悉。 于是,布莱恩在掌握了这道法术后,便开始思考着如何祛除这些复杂的步骤。 最终,在他花费大量时间和经验的研究下,终于找到解决方法,并将此法术的等级提升到了四环。 虽然难度等级提升到四环,但法术威力并没有提升多少。 最大的改变就是这些添加松焦油的硝石和硫磺制成的珠子,在魔法能量的涌动下,转化成微流星时,可以不用第一时间释放出来,而是能够将其保存到他特制的弹夹内。 这样的话,等他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以手枪的形式,发射出来。 唯一的缺陷就是,在这些微流星还未发射出去的时候,他是不能重复使用这道法术的。 不然的话,在财力充足的情况下,布莱恩甚至可以组建一支微流星部队。 看谁不顺眼的话,直接给他来个流星真伤洗脸,就算是神来了,也要暂时避其锋芒。 虽然无法普及,但至少也算是他最强大的一个杀手锏。 即使面对成年巨龙,一梭子下去,就算杀不死他,也能把他直接打懵,甚至吓得夹着尾巴逃跑。 所以,布莱恩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他的手枪里装的可以连神都能强制造成伤害的子弹。 至于为什么这道低阶法术会对神造成伤害。 据考证,「马友夫微流星」的来源是,在年轻的巫师马友夫创造了马友夫强酸箭后,一次施展强酸箭时,由于不慎使法术逆转,伤到了自己,导致毁容。 为了恢复自己本来那英俊的面貌,马友夫决定向神祈祷,盼望神会赐予他奇迹。 年轻的马友夫在一个星光闪烁的夜晚,来到一个小山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