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来,对李密形成合围。 果然,李密袭击桃林县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惊动了熊州一带的唐朝守军。当时,驻守熊州的是唐朝的两员大将:右翊卫将军史万宝、行军总管盛彦师。李密袭破桃林,这两员大将,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于是,两人一同商量对策。史万宝觉得李密不好对付,他对盛彦师说: 李密,骁贼也,又辅以王伯当,今决策而叛,殆不可当也。(《资治通鉴》) 行军总管盛彦师,此人是一个难得的将才,善于用兵。听完主将史万宝这样说,盛彦师笑了笑,自信满满地说道:“请以数千之众邀之,必枭其首。”盛彦师拍着胸脯保证,我只需要数千兵马,就能当场取下李密的首级。 要知道,军中无戏言。盛彦师如此自信,史万宝不由十分好奇,向他询问破敌良计:“公以何策能尔?”没有想到,盛彦师却故意吊史万宝的胃口,卖了个关子:“兵法尚诈,不可为公言之。”他的意思是说,兵不厌诈,而且,这是军事机密,先不能告诉将军你,到时候你自然会知道。 尽管盛彦师有所保留,但是,真正排兵布阵起来,却一点也不含糊。在与史万宝进行短暂商议之后,盛彦师即刻率领一支偏师,翻越熊耳山,抵达熊耳山以南,在一处咽喉要道布下伏兵。唐军设伏的具体地点,大致位于陆浑县邢公山(今河南嵩县邢公岘)。盛彦师重兵设伏于熊耳山,准备在此地解决了李密。 盛彦师率军到达熊耳山,选定伏击地点后,将伏兵分成两部分。首先,盛彦师命令一队弓弩手,夹路乘高,占据制高点,居高临下,凭借有利地形,射杀李密叛军;其次,又命令一队刀盾手,埋伏于溪谷两侧。并且,盛彦师下令:“待贼半渡,一时齐发,弓弩据高纵射,刀楯即乱出薄之。” 非常明显,这是典型的“半渡而击”战术。盛彦师命令弓弩手居高临下,刀盾手埋伏溪谷两侧。等到李密率军渡溪之时,唐军发起突然袭击,弓弩手从高处伏射,步兵趁机掩杀,一举将李密所部全歼于峡谷之中。 计划天衣无缝,环环相扣。可是,唐军之中,还是有一些将领,对这个计划产生异议:“闻李密欲向洛州,而公入山,何也?”万一李密直接前往洛阳,没有经过此地,那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关于这一点,盛彦师早就料到了,他断言,李密一定会经过熊耳山。盛彦师是这样对众将解释: 密声言往洛,实走襄城就张善相耳,必当出人不意。若贼入谷口,我自后追之,山路险隘,无所展力,一夫殿后,必不能制。今吾先得入谷,擒之必矣。(《旧唐书·盛彦师传》) 诸将听了盛彦师的分析,立刻安下心来,好像吃了一颗“定心丸”。此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盛彦师率领的一支唐军偏师,埋伏在熊耳山的狭窄山谷,严阵以待,耐心地等着李密自投罗网。熊耳山,注定将成为李密的葬身之地。 似乎是上天注定,李密终究要走向覆灭。不出盛彦师的预料,李密袭破桃林县后,并没有前往洛阳,而是一路转进,进入了熊耳山。在不知不觉中,李密一步步走进了唐军的包围圈。 当初,李密出其不意,攻破了桃林县,俘获了大量人口。但是,李密也知道,桃林县距离唐军驻地实在太近,不能久留。所以,刚刚占据桃林县,李密没有做一刻停留,裹挟着城中人口,直入南山。 与此同时,李密又派人联络张善相,希望张善相能够出兵接应。直到目前为止,李密依旧保持着高度警觉,他不知道哪里会突然冒出唐军追兵。故而,一路行军,李密始终加强戒备,防止唐军突袭。 问题是,百密一疏,李密到底还是大意了,最终断送了他的性命。是什么样的疏忽呢?李密率部一路前进,等过了陕州之后,便开始慢慢松懈下来。因为李密发现,这一路行军,并没有遇到唐军拦截。所以,李密误以为,自己已经完全摆脱了唐军的追击。于是,李密开始放慢行军速度。 走着走着,李密便进入了熊耳山一带。他不知道,一支唐军伏兵,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就在李密指挥部众,正在翻越山南之时,只见盛彦师一声令下,唐军伏兵四出,密密麻麻,出现在狭窄的山口两侧。由于唐军占据着熊耳山的有利地形,所以,李密的部队,被团团包围在峡谷之中。 面对从天而降的李唐军队,李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中了唐军的请君入瓮之计。没等李密反应过来,山谷两侧的唐军弓弩手,万箭齐发,对着峡谷中的李密军队,一阵猛烈俯射。顿时,箭如雨下。数阵箭雨过后,李密的军士、部众,几乎被射杀了一大半,尸横遍野,死伤惨重。 紧接着,埋伏在溪谷两侧的唐军步兵,趁势掩杀出来,猛烈攻击李密的军队。结果,李密没能抵挡住唐军的猛烈进攻。他的部队,被唐军从中心突破,截为两段,致使首尾不能相顾。不一会儿,李密的军队,要么大败溃逃,要么横尸山谷,基本上全军覆没。在混战当中,李密与王伯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