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第 101 章 发展(1 / 3)

徐秀越看着钱册上记录的总额, 心中思量着。

既然许县令想花钱,那她便帮一帮这个小忙,给他花光!

“技艺教育的问题, 咱们可以先往后放放,目前最重要的,一是提高粮食产量,二是提高战备力量。”

徐秀越思考之后,具体说道:“要提高粮食产量,一个是提高粮种的筛选,另一个就是科学种植。

再有,就是提高单人口的劳动能力, 比如水车的安装, 就让人力有了空余,同样的一个壮丁, 原先能种一亩地, 现在则能种一亩半。

如此一来,只要有地开荒,不仅粮食总产量能上来, 百姓的生活也能有所改善。”

粮为国之本, 许县令对徐秀越的提议大表赞同,不过就算知道了努力方向, 但如何达成目标,他却是一头雾水。

“咱们一点点说, 依仙姑看, 咱们该如何筛选粮种?莫非,仙姑有测算之法?”

徐秀越失笑道:“便是我有测算之法,也不能一粒粒种子推演, 累人不说,那得测到什么时候,才够种一亩地的。”

徐秀越这么一说,许县令也笑起来:“哈哈哈,是我想岔了。”

林修为开口道:“这次去府城带回来的人中,便有一位原先在府城专管粮种的,只可惜为人不够圆滑,很快遭到了排挤。

但此人确有些本事,还写了一本关于如何筛选的书给农人做参考,只是他却不知,农人大字不识一个,哪里能看到,如今也只是落在书肆积灰罢了。”

徐秀越道:“有真才能便可,另外,我还想找几个擅长农事的人,尝试进行定向培育。”

许县令疑惑道:“何为定向培育?”

“咱们都知道,一般来说,这一茬麦子种下去,生出的麦粒再种下,并不如专门买的粮种收成好。

修为老板家中有粮种铺子,应该知道,粮种的育成,可不只是种地后选出饱满的那么简单,有时候这一批,就会比上一批产量高。”

林修为点头道:“林家虽不是专门做粮食生意的,因着这片铺子都归我管,倒也听粮店掌柜抱怨过,自家的粮种产量有时高有时低,以招至常买粮种的村民抱怨。”

许县令摇头道:“这掌柜也是冤枉,亩产高低,哪里就只看种子好坏了,上等田、下等田,还有农人的照料情况,都可能影响粮食的产量。”

徐秀越先是赞同道:“不错,影响产量的可能性有很多,但若是相同的地,相同的照料呢,若是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种下两颗种子,产量可是相同?”

“这个……应该是相同吧。”许县令不确定道,他读了一辈子书,实在于农事上不太擅长。

林修为略作思忖,却摇头道:“应也不同,山中偶尔也会有长成一片的野麦子,但有的麦穗饱满,有的麦穗却长得不仅干瘪,还有空包。”

徐秀越点头道:“就是这个道理,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若是我们培育出产量高的粮种,那么种出的麦子,则定然产量更高,稻米也是同理。”

徐秀越很难跟古人解释基因的问题,只能绕个圈,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道理,好在许县令跟林修为都不是笨人,很快明白了其中关窍,只是还有些细节并未想明白。

许县令拍手赞道:“仙姑真乃神人也!竟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若是真能培育出高产的麦子,那它的后代,子子孙孙,岂不都是高产了!”

徐秀越想了想道:“是有这个可能,但若是第一代高产麦子,可能产量会更高,如此,我们则是要通过种地实验得出,哪两个品种的麦子杂种,可能产出的种子,亩产更高。”

这样说有点绕,但其实也不用许县令完全理解,只要他认同这个办法,能给出官方试验田就行。

徐秀越便接着道:“只是这样的方法,见效比较慢,可能需要种多茬麦田,才能比较出其中不同。”

许县令点头道:“我虽不甚清楚其中的道理,但仙姑所说,确实有所增益,这事还得给擅农者去研究。”

徐秀越点头道:“此为其一,第二点则比较容易推行,大人可广收农书,虽说农人大多不识字,可识字的人却不在少数。

让他们钻研农书之后,提取精要,或是直接读给老农听,再广纳众议,分别推行几套种植法子,譬如改变苗间距,多种混种之类,看哪一种产量高,再行推广。”

对于此,徐秀越就只能提个大概建议了,如何种植,还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摸索。

这个好理解,只是需要费些人力,招募读书人和招募农人需要的花费并不算多,许县令当即同意了。

“其三,则是我最看重的一点。”

这一话出,许县令和林修为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认真看向徐秀越。

“我想建立几个研究所。”

许县令疑惑道:“何为研究所?”

“就是……简而言之,就如今来看,就是鼓捣一些发明的地方,由县里出资,聘请各行业的翘楚,提供资费、材料,让他们进行发明创造。”

这么宽泛的解释,许县令跟林修为都是似懂非懂,徐秀越便举例道:

“譬如说咱们如今使用的水车,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