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雪势又大了一些,张阳草草又收拾了一番才回家。
经过在尚书省的一番详谈,李承乾对官学开办又有了新的想法。
他与房玄龄,长孙无忌两位朝中肱股之臣商议又确定了方向。
就连房相和赵国公都觉得不失为一条良策,就像张阳所言,与其绞尽脑汁耗费人力物力去争取潼关与洛阳,不如从周边的村县开始,尤其是一些偏远地方。
如此又能给父皇解决一直以来偏远州郡民心不安,还能安排好官学。
太子觉得大好的江山前景就在眼前,并且呈给了父皇。
“父皇这就是张阳点拨之策,他管这个叫做支教,父皇如何看?”
李世民沉声道:“办法倒是新奇,既然玄龄与辅机都觉得合适,那就先安排几个郡县试半年,以观后效。”
“儿臣这就去准备。”
这两天骊山的流水线几乎是三班倒不停歇地开始印书,要将这两年积攒下来的纸张全部消耗光。
而所印制的书籍就是给孩子蒙学用的千字文,说文解字,再往上较为精深的还有论语二十篇,汉书十一篇。
印刷工具可以掌握在骊山手中,但印刷什么样的书籍的权力必须在皇帝手中。
有了世家这个前车之鉴,李世民很明白书籍的力量。
想要为江山培养出更多没有势力背景,更加干净的读书人,就需要将书籍握在自己的手中。
他不想看到骊山印刷出一大批造反檄文。
骊山忙得不停歇,该去尚书省任职还是要去的,不然又要被朝中那些老家伙霸凌了。
张阳走入尚书省,李丽质就递上了一卷书,“这是皇兄安排的官学章程,说是要姐夫过目,还要安排银钱用度。”
只是看了一眼其中的章程,令人苦恼不已,没有具体的条目也没有钱饷安排的用度,就这么一个梗概的总领,就要尚书省出三千贯钱?
“晋王殿下。”张阳收起这卷文书,“把这个文书还给太子,就说不够详细,要重做。”
李治郑重地接过文书点头,“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