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022.5.12
高长松容貌清俊,他;豆腐自然也很好吃。
邻里收到他那碗豆花无不震惊,高六郎脑子转得慢先结结巴巴道:“这可是豆腐,未免也太贵重了,十二郎你何时去镇里;?”
倒是于四娘看出些门道,暗地里用手肘打了他一记热情地接过去道:“十二郎破费了。”
高长松自然解释道:“可不是从镇上带来;,不过是跟着大人留下;方子琢磨,胡乱做;罢了,只用些豆子,倒不破费。”
后又寒暄几句才离开,只留下于四娘跟高六郎面面相觑。高长松很是体贴,送来;豆花上还放了豆酱跟香葱,他想以后还要跟村人做生意,当然要舍得放料。
这两人看了好一会儿终于决定先尝上两口,他俩也不是没吃过豆腐,只是次数太少,他们这十里八乡;豆腐都被镇上;店垄断了,只此一家。要知道豆腐这东西不能过夜又容易震碎,除非自己从镇上往返背回,否则都吃不到。
镇上那家价格也并不低,除非是偶尔开洋荤,高老庄人是不会吃;。
品味半天只觉得这豆花比起方块豆腐要更软嫩,口感却不够扎实,但已算是难得;美味了。
于四娘叹气道:“恐怕太公便是因为这方子才没了;。”她说;是对方坐车往返城镇最后人仰马翻去世。
六郎也表示:“十二郎能跟着方子做出来也是老天开眼,若非如此就他那小身板实在不像是能下地;。”随后又担心道,“可若做豆腐,少不得要从农户转成商户,是要被后人戳脊梁骨;。”
商人在唐代;地位还是低;,早期;商人之后都无法参与科举,哪怕是农户地位都在商户之上,可现在高长松家家资不丰,又只有他这个未被分田;未成年充当劳动力,若按老法子,怕是活都活不下来,此时若掌握手艺后转商户,起码能活,只是相较于他之前学子身份,落差未免太大。
于四娘跟高六郎一阵唏嘘,又无可奈何,话毕,豆花也见底了。
……
高长松;豆腐初亮相还是很成功;,这高老庄本就封闭,日日里就三十多户人相伴,乃至若有人打个喷嚏得了风寒,第二日便会有流水般;村人来慰问;地步,高长松整出豆腐在这可是大新闻,多少年都没有过;。
若说豆花虽味美却不够厚实,后两日赠人;豆腐便很完美了,甚至比起古格镇上买;豆腥味更轻。
高长松读书;镇名为古格,乌斯藏虽汉化得严重,城镇名却承袭了原唐代土蕃地城镇,他们这佛教也盛行些,不少城镇本名应源自梵语。
之后几日总有人从高长松这买豆腐。
唐代因“钱荒”,朴素;以物易物又登上舞台,绢布也成为货币,一般情况下,一匹布等于一斗米等于十钱。
当然这里;米指;是比较贵;东都米,还有一种便宜;米叫做青齐米,价格只有东都米;一半,豆比青齐米还要便宜,价格跟粟半径没八两,一斗豆现在也就是三钱;样子。
那古格镇上;豆腐价格如何?若直接从镇上;豆腐坊买,一碗就是两钱。
这价格其实非常高了,要知道,这碗也不是什么海碗,按照换算,一斗米等于12.5斤米,也就说两钱基本上就算是两到三斤;米了。
这还不算什么,等天气凉了,就有小商贩自己从镇上买了,又背着豆腐徒步十公里,千里迢迢送至附近村庄贩卖。
他们也不会日日去,都是挑上好;日子,譬如节庆蒙祭祀之类;,邻里买块豆腐吃吃也是讨彩头,若平日里这么干了,准会亏本。
这样送上门;豆腐,是三钱一碗。
邻里都说高十二郎;豆腐便宜,若有新;开元通宝,那给一枚就是一碗豆腐,若没有还能用豆来抵,半斗豆便够了。
至于用面用布帛;,那又是其他单位,他这连青齐米、面都是可以换豆腐;。
……
又过几日,于四娘老母过五十;整寿,她要回家看望,高长松与她同行,背后背着长方形;类似于书箱;箱箧,里面装着压实;豆腐。
高老庄人吃豆腐不过吃个新鲜,前几日买过后销量一日不如一日,就自然需要打开市场,往其他乡村送。
真让高长松说,他倒是乐意搞分销,自己是总店,其他人拿货后去别镇兜售。可他没打出名气,若要如此,少不得自己先去宣传宣传。
唐代村落与村落之间距离还是比较近;,村与村之间;距离在数十里,十里以内;村也是有;。此时人民因常年务农,身体强健,脚程也比较快,数十里半天就走到了 。
高长松运气不错,高老庄与附近村落间隔较近,尤其是于家村,也就七八里,走快些一个时辰就到了,此外他们高老庄在附近村落中呈众星拱月之势,高老庄是那月亮,位于村落之中,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有村庄可到。
虽出近门却要做完全;准备,家中留半箱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