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北伐军往北平城进发, 此时正值十月,南方才穿上夹衣, 但是北方已经穿棉袄了。
第一任北伐军主帅耿炳文是八月份带着南军来的,那时候都以为三十万南军肯定能取得胜利,估摸还能赶得上回家过九九重阳节, 南军如此轻敌,于是行军时并没有准备过冬的棉衣。
由于李景隆急于攻城,不等粮草棉衣等补给送到,就匆匆继续北上,高级的军官有棉衣御寒,但是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取暖基本靠行走,或者用战马吃的草料缝在单衣里头御寒。
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地上都结了白霜, 战士们手脚活活冻出了冻疮, 又要节约粮食,等候补给,故,行军路上怨声载道。
军心不振,在李景隆看来, 这都不是事,只需要一场胜利, 富饶的北平城就是最大的补给站。
有手下报告说晚上实在太冷了, 许多战士们都冻病了。
李景隆说道:“晚上冷……就干脆不要睡觉了嘛, 日夜行军,等攻下北平城,就什么都有了。”
李景隆这种何不食肉糜的言论,让战士们十分寒心。
李景隆有华丽的马车,他可以在马车里枕着温暖的裘皮睡觉,不耽误赶路,可是战士们全靠两条腿啊。
战士们纷纷念着前任主帅耿炳文的好处,人家耿元帅一把年纪了,从来不搞特殊,和战士们同吃同睡,不解甲衣,和衣而眠,何等的气概?
唉,真是一任不如一任。
南军行至北平重要的门户卢沟桥时,李景隆都准备打一场夺桥的战役,可是前方探子来报,说卢沟桥没有任何燕军把守,空无一人。
李景隆大喜:“燕王世子那个大胖子果然是个废物,都不敢一战,龟缩在城里。继续前进,说不定今晚就能攻破北平城,大家睡个好觉。”
南军兵临城下,一个个鼻涕都冻住了,眼睛饿得发绿,恨不得立刻攻破城楼,好抢一身棉袄穿。
李景隆看着我方士气高涨,很是得意,愈发认为北平城已是囊中之物,正要下令攻城,一支去了箭头的箭矢从城楼上射下来,绑着一封信。
李景隆打开一看,是燕王世子要求和谈的信,在信中口口声声称呼他为大表哥。
按照辈分,李景隆也确实是燕王世子的表哥。朱高炽在信中说,我们都是一家人,要和平,不要战争,有什么要求亲戚之间可以坐下来好好谈嘛。
李景隆有些犹豫,遂召开紧急会议,把燕王世子的和谈信交给诸位将军传看。
有人主战:“裤子都脱了,他给我们看这个?不要怂,就是干。”
有人主和谈:“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本事,当年开平王徐达不也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这座城池吗?开平王可以,曹国公也可以。”
这马屁拍得李景隆十分受用,毕竟和开国第一功臣相提并论是十分荣耀的事情了。
如果真的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北平城,我李景隆也能封王!
于是李景隆写了回信,商议两军和谈。
北平城,燕王世子朱高炽将李景隆的回信拿给母亲燕王妃。
燕王妃看完回信,一笑,“李景隆果然是沽名钓誉之人,想要像我父亲当年一样,不费一兵一卒就攻克北平。也不拿镜子照照,他配和我父亲相比吗。如今你父王还在支援永平,无力分兵来救,我们拖得一日是一日,等待援军。”
燕王妃有勇有谋,她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甚至连唯一的孙子朱瞻基也交给沐春带到云南保护起来,但是她也尽力为取得胜利而努力,想尽一切办法。
朱高炽说道:“是,儿子这就回信,慢慢和李景隆商议和谈的时间和地点,起码能拖到明天早上,那些南军都没有棉衣,身上披着稻草编织的草席取暖,简直就像一群乞丐,就这样熬一晚上,第二天必定冻病倒一大片。”
当晚,南军和燕军“鸿雁传书”,商议和谈。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南军初来乍到,恨不得立刻进攻去抢粮食抢棉袄,可是主帅李景隆却要和谈!
五十万打一万,还要和谈?
十月的北平,寒风呼啸,南军身上冷,心也寒,挤在一起,冻得睡不着觉,取暖基本靠抖了。
由于燕王妃下令“坚壁清野”,一根稻草、一粒粮食、一片瓦都不留,连树木都砍了,拖到城里,南军连生火的木头都没有,无法点燃火堆取暖。
好容易熬到天亮,很多人都没有力气起床,冻到得了伤寒。
燕军要求南军退到离城门两里的地方扎营,然后在离城门一里的地方设一个帐篷,双方各派十名代表,放下兵器,去帐篷里和谈。
这个要求似乎不过分,李景隆遂退兵二里扎营,派代表和谈。
南军要求:放下兵器,弃城投降,北平由南军接管,燕王府所有人都跟着李景隆回到京城,然而由燕王妃和燕王世子都要亲自动手给燕王写劝降信。
燕军要求:劝降信是可以写的,但是北平是高祖皇帝封给燕王的,李景隆无权夺城。另外,要保证燕王府家眷的安全和应有的尊严。
关键点是北平城的归属,双方谈了一天,没能达成一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