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一暖,抬头笑道,“都过去了,以前是饿过肚子的,但我和大哥会找吃的,什么野鸡野兔子,连麻雀我们都烤过。”
刘悦蓁把茄子又给他夹了两筷子,“二哥你手艺这么好,就算以后辞官了都不愁没饭吃。”
陆铭低头吃了她夹的菜,“那可不,当初我爹就想让我们兄弟在边关开个小饭馆的,后来陛下让我们回京,就不了了之。我为了开饭馆,家里的饭菜都是我做的,练了那么久的厨艺,今日终于能派上用场了。三弟吃,这三天我做饭给你吃。”
这边刘悦蓁和陆铭高高兴兴出门玩耍,镐京那边,郑颂贤又忙得不可开交。
他刚把这一季子的税收收了上来,看着比往年多了许多的数目,郑颂贤高兴地踩着轻快的步子回家了。
刘悦蓁刚刚把晚饭准备好,“三哥回来了,快来吃饭。”
郑颂贤洗过手坐在了饭桌旁边,沛哥儿给他爹递了双筷子,“爹,您辛苦了。”
郑颂贤笑了笑,“今日这般嘴甜,可是有事相求?”
沛哥儿撅起嘴,“爹小瞧人。”
郑颂贤摸了摸儿子的头,“爹和你开玩笑的,别生气。”
刘悦薇坐在了一边,“沛哥儿近来越发懂事了,今日回来还帮我分线,又问我起居好不好。”
郑颂贤忙给儿子夹菜,“沛哥儿乖,看来这张先生教书果然不错。”
沛哥儿得了爹娘的夸赞,小脸红扑扑的,又忙着给爹娘盛饭夹菜献殷勤。
秋收一过,郑颂贤又开始琢磨胡人汉化的事情。
他先去找了边巡抚,说了自己的想法,放宽胡人居住条件。
边巡抚可有可无地回了他两句,“郑大人年轻有为,本官也没做过这种事情,郑大人在云南开过边境贸易,比本官更懂和外族人打交道。我倒不反对放宽条件,只是,咱们私自做主是不是也不大合适?”
郑颂贤连忙道,“大人所虑很是,下官来镐京还不足一年,自然不如大人对胡人了解的多。下官见镐京在大人的治理下愈加繁华,想着要是能多一些人,是不是还能更繁华一些。要是能把胡人汉化一部分,也省得以后胡人总是扰边。两边成了亲戚,也就不好总是打架了。”
边巡抚摸了摸胡须,“郑大人说的是,我看郑大人这提议倒是不错,不如郑大人自己上个折子,问一问陛下的意思?”
郑颂贤立刻作揖行礼,“谨遵大人令。”
送走了郑颂贤,边巡抚又摸了摸胡须,只要不给他捣乱就行。郑颂贤来之前,边巡抚是有些发愁。这等皇亲,轻重都不行。说是状元郎出身,没干过一天知县,忽然干知府,要是个好大喜功的,整天弄事儿,他还要去帮着擦屁股。
好在郑颂贤没让边巡抚失望,虽然确实是个爱折腾事情的年轻人,但并不是个蠢货。
郑颂贤回去后就写了个奏折,向皇帝申请放宽胡人定居条件。除了胡人,西北那边来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给予同样的居住要求。
折子和秋税一起送到了京城,等放到皇帝的案头,已经是一个多月之后的事情了。
镐京是西北重城,皇帝自然重视,看过了郑颂贤的折子,皇帝只回了一个字,可。
庄大人等人看到后,明白了皇帝的意思,陛下这是想把镐京也盘活。
镐京那边北连胡人,西北和许多外族相连,往东南来可以直入京城和中原,要是能把这里盘活了,可以带动整个北边的民生。
庄大人问皇帝,“陛下,仅凭镐京知府一人,怕是难以实现陛下宏图。”
皇帝头也没抬,“做事情总要一步步来,先让他把这件小事情做好吧。等人口多了起来,才好说别的。”
折子发回来后,都已经入了隆冬,这两天,镐京知府后衙里整个欢腾了起来。
因为郡主又怀上了!
前几天开始,刘悦薇就有些不大思饮食,她以为自己第一次到西北过冬,不适应这里的气候,也没当回事,连郑颂贤要叫大夫都被她拒绝,只让厨房做些温吞的东西慢慢养胃口。
因着她胃口不好,郑颂贤每日都从衙门里回来早一些,陪她说闲话。
这样过了几日,她精神反倒还差了一些,郑颂贤立刻请了大夫来看。
大夫一摸脉,立刻作揖道喜,“恭喜大人,贺喜大人,郡主这是喜脉!”
郑颂贤顿时大喜,“果真?”
大夫铁口直断,“要是小人断错了脉,大人只管砸了小人的药铺。”
郑颂贤立刻笑道,“好,好,赏!”
聿竹亲自送了大夫出去,给了厚厚的封赏。瞬间,知府夫人有孕的消息传遍了镐京官宦之家。
郑颂贤坐在床边,撩开了帘子,笑意盈盈地看着刘悦蓁,“娘子。”
刘悦薇有些不大自在,“我还以为我肠胃坏了呢。”
郑颂贤俯身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娘子,我真高兴。”
刘悦薇拉着他的手,“三哥,咱们又有孩子了。”
郑颂贤嗯了一声,把她额前的头发捋顺,“娘子以后就别操心了,只管安心养胎。”
说完,他伸手把她搂紧怀里,轻轻摸了摸她还平坦的小腹,小声问道,“是不是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