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怎么降低印刷成本,怎么降低纸张的价格。
如今够便宜的了,还要再降低?是想让最穷的人也能学会高贵的诗文吗?
这一番折腾下来,还真让工部做出更便捷更便宜的印刷工具,估计只要纪炀争取完那两项改革,便会立刻顺势推下去。
到时候还真是书贱如稻草了。
文字也好,知识也好,本就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下面百姓越蠢越好,哪能让他们真的学东西。
皇上欲言又止,纪炀帮他打压世家的时候,顺势夹带了自己的“私货”。
可他又深知纪炀的想法,也知道让百姓开民智不是坏事。
但这种做法,显然更让掌握教育资源的国子监震怒。
当教育不再是特权,那又会把他们置于何地?
特别是灌江府那边。
那边百姓动不动喊着平等,喊着地主家有的,我家凭什么不能有。
更别说他们因为识文断字,多少轻易蒙蔽多少侵占土地的方法都不管用。
纵然有些豪强多买了土地,请佃户的时候都要客客气气。
因为纪炀留下的根基太过猖狂,那些佃户竟然会联合起来抵抗。
真是气死个人。
如果整个承平国有样学样,那还了得?
虽然现在捏着鼻子给自己治下自己土地的百姓让利,但也不代表他们真的愿意给出去。
从六月到七月,如今八月份,他们放出去的血实在太多了。
全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好在银子花出去有效果。
现在下面百姓提起好官,也不止纪炀一个。
更有不少官员,全都是以“扶百姓”“分土地”扬名。
特别是文家几个官员,对百姓谦逊有礼,那照拂的力度,可比纪炀强多了。
再想仗着官声跟他们大声说话,那是做梦!
在异常诡异的情况下,两方竟然比着刷战绩。
不管内里如何想,百姓们纷纷称赞朝廷,称赞朝臣。
硬生生把朝中局面如此扭转,纪炀所做的一切,都让人侧目,即使世家里有些人,心里都在暗暗钦佩。
时间门进入八月,算起来宗室凉了小半年,那些科举出来的宗室总算松口气,可以想办法开始寻外放了。
其中徐铭就是他们主要交流对象。
当初被梁王派去灌江府跟纪炀竞争的徐铭,在灌江府是很丢人,派到其他地方,竟然十分不错。
算是少有给宗室争脸的,也让皇上脸色好看许多,允准科举出来的宗室子弟们出去外放,但想要的特权是没了,只能凭借自己一点点挣。
而世家跟纪炀因为国子监改革的事,进入白热化,双方都不让步。
不过让世家惊讶的是,不管他们怎么抹黑纪炀,他的名声似乎都没到低谷,纪炀本身也不甚在意。
废话。
想想纪炀没出汴京时候的名声。
再低谷,能比那时候还低吗?
还有,如今汴京许多流行货物都出自纪炀的手,那灌江羊,如今价格还居高不下,谁不服气。
更多的,还是汴京润物细无声地改变。
比如各个行会的标准,汴京码头的整修,来往百姓的安置,以及照顾各个里坊的老弱妇幼。
他手下捕快小吏日夜巡街,让汴京的治安更上一层楼。
连赌场私娼都抓了好几回,更救下来不少无辜百姓。
还有京中权贵子弟,都不敢任意妄行,实在再好不过。
这些事情说起来一桩桩一件件,可实际对百姓的生活大有裨益。
京郊更不用说,各处田地哪里没有他的身影,他跟太子殿下设立的农庄里请了许多厉害农人。
说是要把天下种田好用的方法都汇集起来,互通有无。
京郊是最先受到便利的。
不管其他人怎么说,不管纪炀如何低调,总会有人记住他做的事。
至于买官的事。
你们朝廷里,就他一个买官的吗?
世家对此也万般无奈。
乡野之间门,舆论算是打了个平手。
好在朝堂上,对纪炀的口诛笔伐很是占上风。
毕竟一谈论到写作文章,纪炀直接闭口,反驳得余地都没有。
他都这样的,其他人更不用说。
再看看他每次写的公文,什么华丽词汇都没有,更不会引经据典,全都大白话,简洁是简洁的,但不好看啊。
你这样的去科举,早就被刷下来了!
还当官!
还改官学跟国子监?!
做梦!
纪炀似笑非笑看着他们,指了指说话那人:“擦擦口水。”
???
看!
世上有比他更会气人的吗?!
不过这次朝会吵完这件事,还有另一件要事。
那就是一向避世的韩家来了!
虽说之前也在灌江府古博城做城主,到底没有正式授官,这次跟以往不同,他正式接受皇上任命。
到了国子监任职,直接做了国子监监丞。
监丞这个职位,在承平国算是国子监内里三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