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青皮溜溜的小年轻(1 / 2)

青林曾经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机会去当一回兵。

不是政审不过关,而是他体检不合格。因此一生引为憾事。

一个男人一生,就是要有一段军旅生涯的经历,生一场不会致命的大病,交一个志同道合的一生挚友。这样才能养成坚韧的个性。

当兵后悔三个月,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何小西不想因为她的阻挠,让陆友财的人生有遗憾。

理清楚自己的想法,何小西收拾了一些干鱼虾,去杨文远的厂子里找他。

陆家租赁的这个落脚点,跟杨文远上班的厂子只隔了一片民居,走路过去也就十分钟不到。

陆友财帮着拎着何小西准备送给杨文远的伴手礼。

入乡随俗,何小西注意养成现在人们的礼节和习惯。礼多人不怪,以何招娣的名义送给杨家,也能处好关系。

“我帮你拎着,东西有点儿重。”

看看被陆友财拎在手里,打定主意坚决不会放下来的那一包东西。何小西估摸一下,她装的时候拎了拎,大概重量也就是四五斤的量,确实很“重”。三五岁的孩子拎着都怕抻着手。

何小西也不拆穿他,爱跟就跟着吧,有他跟着既能避嫌也更方便。

陆友财带路,从居民区的小巷里七拐八绕,就到了火柴厂的门前。

火柴厂的规模并不是很大。一个小小的厂区里,零零散散分布着十来间屋子。

空地上堆垛着许多木桩和木料。

因为全部是纯手工作业,工作环境不怎么好。从大门看过去,算得是脏乱差。

何小西上前跟门房大叔打听:“大叔你好,我们想找一下你们厂的杨文远。”

听说是找杨文远,还是个小姑娘。门房大叔警惕的往她脸上多看了几眼。大概是在回想是不是上次来的那个女的吧。

分辨出不是那一个,又看到旁边的陆友财,才放松警惕。

问他们:“你们是小杨什么人?找他干什么?”问得十分仔细。

何小西心想:看来杨文远被陆二妹那个二货吓得不轻。警惕性提高不少啊,这是提前嘱咐了门房大叔,有疑似陆二妹的人来找,要加强盘问。

公私合营现在已经开始有苗头了。象火柴厂这种关系民生的厂矿企业,政府都已经派驻了人员来监督指导工作。

之前私人厂子的时候杨文远显不出来,干得都是苦脏累的活。厂子的管理层都是厂子老板的亲戚。

公司合营以后,杨文远因为勤恳忠厚,在厂里有群众基础。加上他本身上过几年学堂,算是一众大老粗里面的文化人。就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来。

虽然只是最底层的干部,但是因为是分管跟政府部门沟通的工作,也算是实权岗位。

也不怪门房大叔把他的话当个重要任务来执行。

“我们跟他对象一个村的,今天我们路过,他老丈人托我们给杨文远家捎点东西。”

门房大叔看看陆友财手里提着的蒲包。确定他们没有说谎。

喊住一个正在进厂门的中年人:“老七,帮忙喊一下厂办的小杨,他老丈人来找他。”

何小西和那个老七一起回头看向陆友财。

何小西:虽然气质差了点,但是这张脸还是青得不能再青,青皮溜溜的小年轻的脸啊,大叔您什么眼神能把他看成是谁谁的老丈人?

门房大叔意识到说错了话,赶紧改口:“嗨,看我,说错了,是小杨老丈人托来的人。”

那老七也是狭促,进了厂子,大声吆喝:“小杨,你老丈人来了,哦错了,是你老丈人托了人来,在大门口了。”

厂办离大门并不远,何小西他们听得清清楚楚。门房大叔乐地嘎嘎的笑。何小西和陆友财一头黑线。

杨文远可能是对这些人偶尔的恶作剧都习惯了。一脸正经的过来。既没有生气,也没嬉笑。

门前就何小西他们两个生人,杨文远问道:“你们找我?水洞村来的,吃饭了吗?”

这人是何小西前世的亲家。看了大半辈子的的脸蓦然变年轻了,还真有点不习惯。

陆友财抢先答道:“吃过了。”

国人问:吃了吗?只是一种打招呼的客套话,并非是真正关心你吃了吗。更不是要请你吃饭。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常识,所以也没有谁会自作多情或不识时务回答否定的答案说:没吃。

曾有一个笑话。有人在厕所门口跟两个熟人偶遇。跟刚出来的那位打招呼:吃了吗?答曰:吃过了。跟准备进厕所的那位客套:您呢?吃了吗?答曰:做好了,正准备吃。

当然不会真有这种事情,这个笑话只是调侃国人这种打招呼方式。

哎,这就是生人和熟人的区别。若是前世,杨文远再不会跟她说这样的“假、虚、套”的客套话。

这里是城郊,就是正当饭时的时间,也是找不到吃饭的地方的。何况现在都半拉晌午了,吃得哪门子的饭?

摆明了只是客套。

“招娣家亲戚从湖里带了些干鱼虾和咸鱼回来,招娣爹娘让我们给你家捎些。”说是招娣爹娘给的,两家都有面子,还不用难为情。

陆友财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