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刚好六十一年。
“是准,而是金人□□。北汉人满,草原上自然更多人满。”辛弃疾见姜烟还没反应过,轻笑道:“铁木真如今也十一岁了。”
辛弃疾当年注意到的当然可能是铁木真。毕竟,铁木真九岁时父亲世后,与母亲在部落里的日并好过。谁也想到,这个备受排挤和欺凌的少年日后会成为“成吉思汗”。
他注意到的,是蒙古族。
金国对草原各部的统治一样残暴,蒙古族却几次反抗,虽都被镇压,但金国也并非毫发无伤。
“片黑山白水能养出一个女真,自然也会别的。”
辛弃疾说完便沉默下。
蒙古族尚能断反抗,大宋为什么就可以?
一昧的认为宋人难敌金兵?
姜烟脑这才转过。
成吉思汗也生活在这个时代。
她虽然知道宋亡后是元,却没想到,成吉思汗的生活时间横跨了三之二的南宋时期?
辛弃疾当然会么笃定的认为,北崛起的一定是蒙古族。
他也期盼大宋可以在金国颓势的时候,积攒力量打回。
辛家三代期盼的,仅仅是靖康年间丢失的故土,还丢了几百年的燕云十六州。
只是,这一切就像是辛弃疾的鱼竿,他能钓上鱼是幻想。
宋朝灭金,收回故土,重返燕云十六州,也是幻想。
虽然宋朝朝廷始终对辛弃疾北归人的身份心存芥蒂,却明白这人是能打仗的。
一旦国内什么内乱,什么棘手,就把辛弃疾调任过。
滁州之后,赖文政领导茶商起,还颇具气候,从湖北一路打到了江西。
辛弃疾调任江西提点刑狱。
领军步步为营,直接把赖文政困得没别的办法,选择招安。
可招安后,辛弃疾转身就拎赖文政江州处,其余几百余人也都杀了个人头滚滚。
姜烟怔然,忍看底下的人,只望腰间除了挂剑,还悬一把大刀的辛弃疾久久能回神。
“怕了?”辛弃疾没看姜烟也能猜到对的反应,只说:“若他们只为榷茶一事奋起反抗,他们的刀对准的是官府,自当佩服他们是壮士。可他们以榷茶为由,每每动乱必定逼得百姓家破人亡。如此,自然是作乱。乃大宋官员,做这异议?”
姜烟咽了咽水,连忙摇头。
她敢说异议吗?
辛弃疾刀刚放回呢。
但是离开江西的时候,姜烟还是小声的问:“您是是还想北伐呢?”
辛弃疾坐在马上扶刀的手一顿,挑眉没说话。
茶商叛乱平定,被调任湖南。
他也没闲,直接在湖南训练出了一支飞虎军。
跟辛弃疾这么多年,姜烟已经宠辱惊了。
原以为是宋代杜甫,结果人家虽然没仕途大好,在南宋还点救火队的感觉,但真要说忧国忧民的愁苦,还是杜甫更胜一筹。
“飞虎军。”姜烟竖起大拇指:“还蛮现代的。”
也是这支军队的出现,彻底葬送了辛弃疾北伐的梦想。
以南宋朝廷的特性,辛弃疾此举定然是被朝中少人弹劾的。
毕竟,现在都跟金国议和了,你还练什么兵呢?劳民伤财。
“都是短视之辈。”辛弃疾环抱双臂,像是个无情的监工。
仅盯军队操练,还盯军营修建。
瓦片够就城中百姓家家户户屋顶上取两片。
后赶在了朝廷限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了军营修建。
飞虎军成,雄镇一,为江上诸军之冠。④
而飞虎军成,辛弃疾的北伐梦也彻底破灭。
大概是想让辛弃疾与军队什么联系,宋孝宗只得将人调回江西南昌,做了隆兴府知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
恰逢江西闹饥荒,粮商蠢蠢欲动。
辛弃疾到任就放出告示“闭粜者配,强籴者斩”。⑤
姜烟擦额头上的汗,哪怕知道辛弃疾仕途虽然怎么顺畅,却也是论罪而。
还是被他这铁血手段震惊得无以复加。
任职江西期间,辛弃疾被弹劾至罢官。
姜烟还想安稳几句,站在旁边碎碎念的骂了赵构几句,就见辛弃疾头也回的拎包袱住进了刚建好的带湖庄园,早就做好了隐居的打算。
一直到辛弃疾五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