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其势燎原(1 / 2)

"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往来楚蜀肆猖狂,弄兵潢池无状。"

"云屯雨骤师集,蛇豕奔突奚藏?许尔军民绑来降,爵赏酬功上上。"

【有人说这是杨嗣昌所作,有人说这是义军针对杨嗣昌所作《西江月》改动而成的另一个版本,用以讽刺朝廷,亦有人说此乃他人杜撰。无论如何,从未有人质疑过此诗内容离谱,只因明末的封建上层就是这样想的:虽然我们压榨剥削敲骨吸髓,可你们安安分分在家饿死难道不好吗,何必非要造反,螳臂当车,自寻死路?】

【而百姓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回答——】

喊杀之声冲霄而起,水镜之中,张献忠率领的义军再一次与左良玉所部杀作一团。而这一回,丢盔弃甲而逃的是义军。

【崇祯十三年,为消灭张献忠所部,杨嗣昌以左良玉为主力,又派遣三千偏师入蜀。没过多久,就取得了不菲的胜果。】

【先是左良玉在玛瑙山大败张献忠,将象征着“八大王”张献忠的“天赐飞刀”、虎符、镂金龙棍,连同张献忠的妻妾七口与军师潘独鳌尽数掳获;又有贺人龙、李国奇所部于韩溪寺再度大败张献忠……在官军穷追不舍的追杀下,张献忠不得不暂时领着残兵败卒遁入荒野,以摆脱围剿。】

【志得意满的杨嗣昌追着张献忠一路入蜀之际,却不知未来推翻大明江山的男人已重新出世-——销声匿迹两年之久的李自成率领近千兵马自山中杀出,重入中原!】

【李自成的出现仿佛王者归来,他所过之处,州县沦陷,百姓来奔,谋士来投,麾下队伍在短短时间迅速壮大到数万人。】

"民心所向,方为王者之师!"

眼看李自成攻城掠地,赈济灾民,一呼百应,声势日盛,众人险些以为他才是民心所向的朝廷正统。相比之下,代表大明王朝的官军仿佛才是不受百姓待见的盗匪。

这样的对比令历代大明天子连连叹息。

"起义军气候已成,大明,难矣!"

张献忠还没解决呢,又冒出来一个李自成,昔日朝廷压榨百姓取得的短暂胜利仿佛昙花一现,饮鸩止渴的后果这才呈现。

【另一边,张献忠与罗汝才合兵挺近四川,凭借起义军顽强的韧性与官军周旋。恰逢杨嗣昌与

左良玉意见不一,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大将之间争权夺利,而义军却是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他们利用自身优势“以走致敌”,顿时令官军疲于奔命!】

【短短四个月,张献忠等人在川蜀之地千里大游行,连克州县,将大量官军都牵扯进了四川,自己却一转身跑向了湖广。】

【他亲率轻骑一日一夜奔驰二百里抵达襄阳,利用缴获所得杨嗣昌调兵文书以二十八骑伪装官军混入城中,里应外合攻占襄阳,斩明襄王朱翊铭,救出被俘的妻妾与军师,抄没王宫,发银五十万赈饥民!】

水镜中映照出一方富丽堂皇的襄王宫殿。昔日高高在上的襄王已沦为阶下之囚,而张献忠却坐在王位上。他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襄王朱翊铭,命人送他一杯断头酒。

张献忠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 “吾欲斩嗣昌头,而嗣昌远在蜀,今当借王头使嗣昌以陷藩伏法。王其努力尽此一杯酒。"

一杯酒水入肚,襄王朱翊铭便被毫不客气地拖了出去,刀光一闪,人头落地。

唯有跌落在地上的酒盏还在轻轻晃荡。残余的酒液在地上弥漫开来,一圈一圈的纹路之中,仿佛荡漾着另一处天地——

杨嗣昌的身影出现在倒映的画面中。

重病在床、两暨斑白的他收到襄阳被破、襄王被杀的消息,险些气得吐出一口血来,如豆的灯火下,他伏案疾书,神情无比绝望:

”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

【崇祯十四年三月初一,忧惧交加的杨嗣昌畏罪自杀而死。他的死固然有襄王被杀的缘故,还因为另一则惊人的消息——】

【就在张献忠攻破襄阳的半个月前,李自成已先一步攻破洛阳,杀福王朱常询!】

【身为万历皇帝的爱子,昔日皇位的有力争夺者,朱常洵可谓天下第一肥藩。他成亲时耗费高达三十万两,出藩洛阳之际,仅仅天子所赐赐田就有四万余亩,更别提王府中的亿万家财,堪称诸王之首。】

【——金玉满堂,皆民脂民膏。】

【然而,当饥懂遍地,民不聊生,受尽百姓供养的福王朱常洵却无动于衷。一墙之外,是“三载奇荒,亘古未闻。村镇之饿死一空,城市皆杀人而食”的地狱,一墙之内,是纸醉金迷、金玉满堂的天堂!】

【随着起

义军逼近洛阳,形势危在旦夕,同住洛阳的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建议他拿出钱粮作军饷,他却依旧充耳不闻。】

【直到洛阳城被义军攻破,他也沦为阶下之囚,他才后知后觉地生出恐慌与懊悔。】【可一切已经太晚了。】

朱元璋从鼻子里挤出一声冷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