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九章 陛辞(1 / 3)

听了杜宁的一番话,朱祁玉微微颔首,算是表示认可。

沉吟片刻,他开口道。

“关于整饬军屯一事,于少保出京前,曾和朕仔细商谈过此事,按于少保的打算,今岁以内,当基本结束诸事。”

“如此一来,朝廷的担子,就十分重了!”

“朕之所以派于少保和金尚书两位重臣,一南一北主持此事,便是想要速战速决。”

“但是,便如你所说,边境各处情况复杂,边将,边军,塞王,乃至地方仕绅,皆牵涉其中,金尚书虽已竭尽全力,但是,仍旧难以在年前处理结束。”

“庆王,肃王皆驻甘宁之地,如你所说,这二府的整饬之事,已然有了方案。”

说着话,朱祁玉从身旁抽出一份奏疏,命人递到了杜宁面前,接着道。

“这是庆王递给朕的奏疏,朕已经批了,明日早朝,便会宣布。”

杜宁打开奏疏,快速的浏览了一遍。

便明白了天子的意思。

这份奏疏当中,庆王彷效代王,主动呈报了府内侵占的军田,民田账册,与此同时,又一次乞请徙封国于内地。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庆王这么干,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说来也怪,太祖初封的所有藩王当中,基本上都对自己的封地恋恋不舍,但是,庆王是个例外。

初代庆王朱栴打从一开始,就对庆阳这个封地十分厌恶,洪武二十六年,庆王就藩时,就迟迟不肯在庆阳建王府,而是一直住在韦州城内,直到洪武三十年,在朝廷的再三催促下,才在庆阳建府。

但是即便如此,庆王在庆阳待得时间也很短,每年有一半的时间,都住在韦州城内,后来太宗皇帝登基后,庆王甚至上本请奏,想要久居韦州。

虽然被驳回了,但是,他老人家仍旧不肯放弃,正统四年,他干脆上本,请求迁徙封国入内地,被再次驳回后,当年就薨逝了。

如今的这位庆王,从辈分上算,算是天子的叔祖辈,正统四年袭封,和他父亲一样,显然也并不喜欢庆阳这个地方。

所以这一次,这也算是破财免灾了。

哦,其实也不能算是破财,眼下,朝廷还是愿意出银两赎买的。

庆王这招,应该得叫卷钱跑路。

杜宁默默的为某户部尚书抹了把不存在的泪水,不知道明天的早朝上,他老人家会是什么表情。

不过无论如何,庆王这边算是解决了。

迁徙内地,是两代庆王的夙愿,只要天子能答应这个请求,整饬军屯这桩事,庆王肯定是无比配合。

“至于韩王那边,朕刚刚得到消息,五日之前,韩王叔薨了,如今韩王府正在准备丧仪,关于军屯一事,无暇顾及。”

见杜宁看完了奏疏,朱祁玉一摆手,示意内侍将奏疏收了回来,继续开口道。

“另外,韩王叔临终前,给朕写了一封家信,祈请朕能早令韩王世子朱征钋归国,朕也准了,昨夜,韩王世子已然归国奔丧去了。”

这个消息一出,杜宁的心中惊讶之余,也迅速的盘算了起来。

和地理环境恶劣的庆阳不同,韩王原本封地在辽东开原,随后因朝廷弃大宁三卫,于永乐二十二年改镇平凉。

虽然同样在边境,但是,历代韩王却并没有什么想内迁的想法。

放在寻常时候,韩王必然也是一个棘手的角色。

但是,这个时候,韩王竟薨了,这么一来,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对于藩王来说,朝廷拿捏他们的法子很单一,也很简单,那就是袭封,请婚。

不过这种法子,需要时机,就像之前的老代王和老岷王一样,活了几十年才死,袭封这种事,根本就无从谈起。

所以,说句不当说的话,眼下这个时机,韩王死了,对于整饬军屯来说,绝对是大大的好事。

如今的韩王世子朱征钋,刚刚年满十一岁。

这个年纪,都不用朝廷刻意为难,单是按照规制来说,这位韩王世子也得等上两年才能袭封,更不用说之后的请婚,加冠等仪制。

朝廷固然不可能不予袭封,但是,随随便便的拖上了两三年,还是不成问题的。

何况,自从宗学设立之后,按照规制,诸藩王世子袭封之前,需要经过宗学的考核,顺利毕业才是。

如此一来,卡着韩王府的袭封,就更是名正言顺了。

这种情况之下,是韩王府求着朝廷,配合整饬军屯,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听了这两个消息,杜宁的心中不由升起了一阵羡慕。

庆王和韩王这两个原本不算好对付的藩王,就这么着,被兵不血刃的给解决了。

当真是时来天地皆同力。

不过,金廉的运气好,但是换了他,只怕就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