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出身不凡(1 / 1)

古来山 斛宴 874 字 8个月前

别看赵光睿如今看似是个落魄的孤寡老头,又是个隐居山水间的闲云野鹤,可年少时的他也曾风光无限。身为皇子时的他备受天子青睐,身份高贵、受尽万千宠爱,惹人欣羡。

五十七年前,赵光睿仍是个俊朗的十五岁少年郎,是为宫中嫡皇子。他自八岁被立为太子,如若不出意外,未来的赵光睿将会成为这世间最为尊贵之人。

然而,他似乎无心皇权,独爱诗书棋画,向往纵情山水,颇有文人雅士的志向。

可这世上多是身不由己之人,寒门亦是,富贵人家亦是,便是身为太子的赵光睿亦不例外。既是身为太子,定是要悉心培养,繁重的课业压在身上,寒来暑往,不曾断绝。赵光睿虽聪慧,却隐藏锋芒,虽受尽宠爱,却不矜骄傲慢,深受儒学熏陶,谦逊儒雅、温和且仁慈。

这般人物,若成一代君主,定也能成为万民爱戴的仁君。

尽管向往世间山水,可赵光睿更不敢忘却自己肩负的责任,誓要成为心系天下、爱戴百姓的贤明君主。然而抱负终究只是抱负,现实往往复杂,需要考量人性、权衡利弊,通往抱负之路布满荆棘,稍有不慎便会被扎得鲜血淋漓。

仁慈本是好事,但太过于仁慈不争便是坏事。

众多皇子之中,四皇子赵光昊比赵光睿小上两岁,他的母亲曾是张贵妃宫里的一名宫女,偶然得幸,便怀孕生下了他。宫女产下皇子后,却突然暴毙,赵光昊便顺其自然地被无子的张贵妃收养在名下。

赵光昊十五岁被封为兖王,因着张贵妃的关系,他的封地便是离京州最近的兖州。

兖州富饶且临海,兵强马壮,是个万分不错的封地。若是寻常皇子离京在此就藩,想来定是喜不自胜,心满意足地在此富饶之地生活,就此安逸,安心地当个藩王了。

可兖王到底是个有野心的,张贵妃亦并非省油的灯。赵光昊不甘心当一个小小的藩王,始终觊觎天子之位,暗中招兵买马,拉拢朝中官员,一边想方设法陷害太子赵光睿。

然而太子品行端正、谨守礼法,向来令人挑不出错处,想要废掉他,除非他自个儿做出出格之事,不然谈何容易?

故而兖王便只能从他身旁下手。

这第一个机会,便是庆宁二十八年,太子赵光睿二十四岁那年,吴州闹了水患,百姓水深火热。灾民无数,不少流民逃到临近各州县,以至于官员们叫苦不迭。

朝廷得知吴州水患后,便派官员前往吴州体察灾情,并治理水患,赈济灾民。不曾想,太子亦欲前往吴州,故而向天子请命一同前去。

天子自然不依,这太子乃是储君,身份尊贵,且此去路远,若是路上有个三长两短,岂不白白培养?更何况灾地艰苦,太子前去虽不至于风餐露宿,却也定然要吃些苦头,天子又如何舍得这养尊处优的太子受委屈?

然而太子坚持己见,他道:“父皇!百姓受难,儿臣身为太子怎能独置之事外?上古之时,禹帝为治水患,曾殚精竭虑,三过家门而不入,终治中原水患成功,成流芳百世之君,深受百姓爱戴。

儿臣生于深宫、长于深宫,虽勤读圣贤之书、深谙君臣之道,却从未体会过天下百姓之疾苦,这是何等的缺失啊!如今吴州水患,儿臣愿效仿禹帝,体察民情、赈济灾民、协助官员治理水患,救民于水火之中。

父皇,儿臣明白您是舍不得儿臣,不忍心儿臣吃苦,可这点苦,又哪里比得上百姓这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之苦呢?儿臣既为太子,理应为父皇分担苦恼,稳固江山,更应心系天下百姓,令百姓安居乐业,还望父皇成全儿臣!”

说罢,赵元睿再三叩首,长跪不起。

“罢了,你这性子虽是温和,却最是固执不过,但你所言极是,到底是说到了朕的心坎里。睿儿,你如此爱戴百姓,倒让父皇有些惭愧。立你为太子,父皇真的没有选错。你便去吧,父皇不反对你了。”

天子心知其心意已决,拗不过他,故而也不再反对,只又说了几句关心的话,望其一路注意安全。

为了保险起见,赵元睿此次前往吴州并非以太子的身份,而是扮作前往吴州赈灾的户部官员的随从官员。其余的还有工部派出的水利官、由天子下令乔装成普通侍卫保护太子的禁军等。

因灾情紧急,一行人便匆匆赶往了吴州。

然而这一路实在不算太平,太子路过青州之时,却遇到了匪寇前来劫掠,这些匪寇看似要抢劫赈银,实则剑锋直指太子。然而天子本挂心赵元睿的人身安危,故而特地派了宫中禁军贴身保护,这才没让匪寇得逞。

赵元睿非首次离宫,却是头一回离京州这般远,他二十四岁之前的人生,大都是泡在藏书阁里,外出皆被贴身保护,去得最远的地方便是京州城外的华云山,以及其他出名景点。

他对此次出行本是充满期待,而出发这一路以来亦的确如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