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灾民四起(1 / 2)

古来山 斛宴 1081 字 8个月前

见众人并未受伤,且赈银未受损失,吴州水患及灾民的生存不能再拖,故而便又匆匆赶路。

经此一事,禁军更是谨慎保护赵元睿,寸步都不敢离远。而赵元睿初逢此事,无疑受到了惊吓,一连好几晚都梦魇住,唇色苍白冷汗涟涟。他一直将此事悬在心上,不敢松懈,可相较于自身的安危,他更是挂念吴州的水患情况。

好在半路上的危险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尽管太子身份贵重,然而吴州水患显然更为重要,更何况还牵系着众官员的乌纱帽。好在接下来的路一切顺利,各官员及赵光睿安稳到达了吴州。

吴州水患导致多个乡镇被大水冲毁,灾民纷纷涌进吴州城中,导致吴州城内动荡不堪,知县唯有下令封锁城门。另外也有更多灾民涌向临近的几个州县,亦导致各州流民难以安置,又受到城中百姓排挤,发生了诸多冲突与动乱。

故而赵光睿越临近吴州,他的心就越揪一分,马车越往南驶,便能看到越多衣衫褴褛的灾民流落各处,令人十分不忍。故而他无暇再去多想那日受到的危险,只想着如何能为这些灾民多做一些。

因道路拥堵,车马暂时停了下来,只待前头的官员开道。赵光睿的车马适才停下,因旅途劳累在马车中小憩的他不曾被嘈杂的人声吵醒,却因那一声清脆的童声而睁开了温和的双眸。

“娘亲,这些马车好气派!里头都是什么人?”

“里头啊……里头想必都是京州来的官大人,是派来帮助我们的……”一个略带疲惫的声音回答道。

“那……那他们会帮助我们找到爹爹和小妹吗?”童声充满希冀。

可那母亲只是微不可闻地叹了一口气,却也并未否认:“当然,也许哪日你睡醒了,便看到他们了。”

这对母子的谈话虽然声量不高,却十分清晰地传入了赵光睿的耳中。不知为何,他忍不住掀起了马车内的帘子,想要看看这对母子的模样。

尽管心中早有预想,窗外的景象仍是让赵光睿的心中刺痛不已。

此处离吴州城不过二十里,路旁多是无家可归的灾民,他们早已不顾地上的脏污,席地而坐、随意躺卧。年迈者呆滞、年幼者迷茫、年轻者疲惫,都有着对无家可归、亲人失散的悲伤难过,也有着对前来赈灾的这队人马的期待与注目。

多日以来,无片瓦遮身,无食粮以充饥,灾民们双颊瘦削,蓬头垢面,衣衫破烂,不少人连双草鞋都不曾拥有,赤裸着双脚,任由碎石割破皮肤。

而那对母子,便正对着他所在的马车的窗户,位于五步之外,落在这群灾民之中。母亲的脸上是意料之内的疲惫与风霜,她似乎看不到将来的希望,唯有在望向幼子时流露出那一抹慈爱之色,也仅在她怀抱着幼子时,那瘦弱的臂膀成为了最坚强的盾。

赵光睿对上男孩那灵动好奇的双眸,不禁有些鼻酸。

不论他曾在心中做过多少次设想,眼前实实在在的冲击是他不论读过多少典籍也不能相较的。他心知天灾使百姓受苦,却不知有这般苦,而此刻的复杂之情无以言表,最多的是对天下的愧疚,愧对于天下人的供养,愧对于上天予他自小锦衣玉食的恩赐。

“文良,可有银子?”赵光睿紧紧地抓着帘子,问向同坐一车的随从,指尖有些发白。

陆文良摇了摇头,却又试探道:“太……大人,可是要将银子给那些民众?”

“不可以么?”赵光睿皱了皱眉头。

“大人既有此心,本是关怀百姓,无错之有。然而大人可曾想过,这当真是个上上之策么?”

赵光睿放下帘子,无奈叹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论接济何物,势必招致哄抢,造成混乱,而银钱更甚,平日里为财物杀人放火之事便已不计其数,更况灾时?灾民众多,只给少数人势必招来嫉恨与觊觎,可若人人都有,又哪里分的完,哪里有那么多银子?

我何尝不明白这些道理,不过是看不得他们受苦罢了。”

“天下之大,受苦之人何其多,大人便是一个时辰救一个,这一辈子也是救不完的。”

“即便如此,那能多救一个便多救一个。”

“大人有这般想法,将来势必是百姓敬爱的贤明之主。”陆文良由衷道。

“借你吉言。”赵光睿勾了勾唇,却仍是神情忧虑。

毕竟前路漫漫,将要发生什么犹未可知,他连眼前的灾情都未治理而成,更别说成为一位贤明之主了。首次目睹百姓流离失所之惨状,饶是熟知圣贤之书、通晓治国之法、为君之道……初出茅庐的他仍有些手足无措,亦无法凭着一腔孤勇而贸然行事。

在半路上耽搁片刻,车马便又重新上路,行驶二十余里,便终于到了吴州城外。

这一路上,目光所及皆是满目疮痍,途径受灾较重的村镇之时,断壁残垣处处可见,虽然连晴多日,水位已然下降,可决堤之河仍未修补,若再次遇上连续的阴雨,那洪水又将卷土重来。

虽早已习惯于灾地的水患,赵光睿心中的叹息却越来越盛。

吴州城外同样聚集着不少灾民,依然好奇地打量着这队前来赈灾的人马,可越是靠近城门,灾民越是稀少。赵光睿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