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3 / 5)

着 , 他又心情舒畅地连饮了几杯 , 随着火热秦酒下肚 , 燕王眼前仿佛已出现自己入主咸阳 、 一扫六合的画面 , 不由露出了愉快的微笑 …

十二月的章台宫中 , 秦王嬗政全然不知晓刚安分了数月的燕王 , 竟又不安分地生出如此妄念 。

当然 , 纵便他此刻便知晓此事 , 亦绝不会有半分惊讶之感 , 六国君王一个比一个癫狂的举动 , 早已让他生出了免疫力 。

警如 , 今日便有探子传回消息 , 称楚王上月刚下了一道诏令 , 命楚人赶在冬日犁地之际 , 将国中官田往常一两尺宽的田垄行距 , 改为半尺之宽 。

这道消息是早朝时分传进章台宫的 , 满殿群臣足足沉默了数息 , 一时竟摸不准 , 究竟是楚王疯了 , 还是探子叛变了 ?

在无比重视农耕的秦国 , 自从商鞅发布 《 田律 》 后 , 上到君王 , 下到庶民 , 再到中间层层经手的官员 , 无人不知晓几分农耕之道 。

纵便如今在吞并韩魏赵三国后 , 秦国土地数量倍增 , 但在一年之中 , 哪个郡县受了水灾旱灾 、 灾时长达多久 、 稻谷小麦何时抽了穗 、 第一茬成熟的粮食与顷亩几何

… 这般大小事务 , 嬴政亦是一清二想 。 (2)

连多年养尊处优 、 刚到秦国不过三年的右丞相韩非 , 亦在阳武郡四处走访 , 摸熟了农耕大致流程 。

殿中之人 , 纵便未曾亲自下田耕地 , 亦多少见识听闻过庄稼生长之法 , 知晓庄稼要想丰收 , 必须依照数代农人农官总结出的行垄间距播种 、 按时施肥浇水 .

是以 , 楚王这与农耕生长之道背道而驰的诏令 , 着实让他们一头雾水 , 这才有许多大臣怀疑 , 这批常驻楚国的探子被收买了 。

胡乱折腾农耕一事 , 若造成粮食减产 , 对君王并无半分好处 , 反之 , 饥荒还会引发国内动乱不安 , 纵便楚王真有这般糊涂 , 楚国宗室大臣们总不能任由他胡来吧 ?

王绾思忏一番后 , 率先出列开口道 ,“ 王上 , 此事太过蹊跷 , 若说楚国已收买探子 , 这才令他传回假消息 , 好让秦国来年趁楚国饥荒宣战 , 以落入楚军埋伏 ? 但这时机 , 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 因为 , 我秦国还可源源派出新的探子 , 查证楚国是否真以半尺之距耕田 , 若此事为假 , 纵便秦国早早做好征伐准备 , 亦可随时停止攻楚之举 , 并不会遮受任何实质损失 …“

他迟疑着 , 并未说出 「 此事定然为真 “ 之言 。

倒是韩非出列笃定道 ,“ 王上 , 臣以为此事定然为真 , 我等过于高看楚人了 。 一则 , 楚国先前与齐楚联手攻赵之举 , 全然未见半分兵法谋略 , 楚王非但软禁项燕 , 还将大军调动一事视为儿戏 , 可见非但当今楚王糊涂至极 , 其国内宗室大臣 , 亦皆是碰碌之辈 …“

冯去疾原以为隗状告考后 , 王绾定会顺位升至右丞相 , 而左丞相之位自然归他莫属 , 哪知竟空降了个韩非 , 自然也是有些不满的 。

是以 , 方才王绾发言之时他并未反驳 , 但韩非一开口 , 他便端起笑脸道 ,

“ 右丞相此言差伟 , 下官以为这农耕一事与攻赵一事 , 万不可相提并论呐 ! 攻赵之事归根结底 , 乃是楚人博弈之举 , 纵便宗室大臣有些顾虑 , 亦非全然无成功之机 ,

而楚国若能夺到富庶赵地 , 宗室之封地便能随之增加 , 大臣之俸禄亦有望增多 , 背而 , 他们并不会激烈反对此事 …

“ 但眼下这更改农耕行距却不同 , 常言道 , 若要果子大 , 不可叶打架 , 庄稼间距过密必然引发粮食减产 , 粮食减产必然引发饥荒 , 饥荒之下各地必起乱子 , 此事于宗室大臣而言 , 却是半分好处亦不曾有的 , 若楚王要颂布此诏令 , 他们定会激烈友对 , 而他们只需劝服屈景昭三族族长 , 便可轻而易举打消楚王这不合农根之念头 ..

端坐殿上的嬴政 , 闻言心头飞快闪过一抹晦色 , 他一时有些分不清 , 冯去疾究竟是果真这般想的 , 还是故意在与韩非唱反调 ?

若是前者 , 他会失望 , 神画中的自己竟会委任如此愚钝之人担任大秦右丞相 ?

若是后者 , 他亦会失望 , 神画中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冯去疾 , 竟会因韩非的到来而隐有拉帮结派的萌头 。

韩非入朝为相尚不足半年 , 数十年与朝臣无甚往来的冯去疾 , 便开始私下与王绾频频走动 , 甚至还开始暗中插手御史署衙人手一事 , 让他这君王不得不心生警惕 …

思及此 , 面上含着淡淡笑意的君王 , 曜石般深幽的凤目之中偏地划过一丝凌厉一一寡人的朝堂 , 大秦的官位 , 还要任凭臣子做主不成 ?

君王虽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