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4 / 5)

承先君之志 , 一直善待冯氏一族 , 亦给了朝臣足够的宽容 , 但这并不意味着 , 他可以容忍臣子踏过自己的底线 。

这条底线 , 叫君臣之别 。

嬴政并非气量险隘之人 , 反之 , 在韩非制定新法的过程中 , 提出要设置一处专门复核君王诏书之职一一

若对方认为君王之诏不合秦律或有损秦国利益 , 便有封驳之权 ;

为避免担任此职位之人权力盖过君王 , 这驳回请求将由群臣再次集体审核 , 确有违秦法秦利方会正式驳回 , 而复核之人若胡乱封驳 , 亦将受秦法处罚 …

此事堪称旷古未见 , 实乃大逆不道之言 , 大有压制君权嫌疑 , 嬴政却是欣然应允的 , 因为 , 他知晓这建议虽为君王权力上了一道锁 , 但眼光长远的韩非所考虑的 ,

并无半分个人得失 , 而是秦国基业牢固与否 。

没有人比秦王嬴政想得更透彻 , 无论是神画中下场悲惨的秦国 , 还是五百年间灭亡的大大小小诸侯国 , 它们如出一辙的命运 , 皆源于同一个隐患 : 在昏君当政之时 , 至高无上的君王权威 , 赋予了他们肆无忌惮将权力下放给奸便贼子的底气 , 胆敢直言劝谏者 , 迎来的便是身死族灭之下场 !

是以 , 韩非的建议虽然听起来大逆不道 , 但配合即将出台的细致新秦律来看 ,

此法于明君而言 , 对君权并无半分妨碍 , 因为明君并不会胡乱下诏 , 但对昏君而言 ,

总能有几分约束之力 。

嬴政是极讲道理的君王 , 只要对方所言所行一心为秦国考虑 , 无论他性子如何 、 态度如何 、 提出的建议有多荒谬 , 他皆不会怪罪对方 。

但大臣行事若是越过界限呢 ?

李斯悄悄瞥了一眼君王的面色 , 不由垂眸若有所思起来 。

而韩非则转头诧异看向冯去疾 , 反问道 , “ 冯御史 , 楚国宗族势力之强 , 封地动辄绵延数干里 , 楚王纵便下令改官田耕种之垄距 , 亦无损他们分毫利益 …“

冯去疾笑眯眯道 ,“ 右丞相啊 , 可若官田减产引发楚国内乱 , 却是定会损害宗室利益的 , 是以 , 他们必会竭力阻止此事 。“

李斯忽然笑了 , 出列朝冯去疾拱手道 ,“ 冯御史有所不知 , 多年来 , 楚国宗室各族相互倾轧 , 并非如外界所想的铁板一块 , 若更改田垄间距一事乃是楚王所提 , 宗室们自会设法劝阻楚王 … 但自若敖氏败落后 , 便由屈景昭三族共同占据楚国朝堂高官之位 , 若此计是其中一族主动献与楚王的 , 旁的两族定会借机除去对手 , 三士分三桃 ,

岂有两士分三桃快活 7“

冯去疾闻言不由心头一颤 , 自己近日因韩非入朝一事神不归属 , 竟 … 偏偏算了这一茬 !

韩非颉首附和道 ,“ 正是此理 , 再者 , 楚国若要借农耕一事设局 , 秦国轻而易举便可识破 , 诚如竹篮打水耳 , 楚王此诏必为真 ! “

王绾暗叹一声 , 面上却恭敬拱手道 ,“ 王上 , 臣附议 ! 还请王上趁此良机 , 早日筹备攻楚一事咪 。“

冯去疾急忙补充道 ,“ 王上 , 臣以为我秦国可在五月前攻楚 ! 若再晚些时日 , 楚国官田庄稼长势已定 , 纵便拔除多余稼苗亦于事无补 , 不如早些攻下楚国 …“

李斯思忏一番后 , 却反对道 ,“ 王上 , 臣以为 , 楚王胡作非为一事固然为真 , 但眼下北边燕齐未灭 , 而楚国饥荒亦并未发生 , 若秦国眼下若贸然出兵伐楚 , 燕齐反倒能寻得理由 , 以秦国伐楚不义之名 , 占据道义高地公然从背后偷袭 … 而我秦国各处煤场工坊生意兴旺 , 皆少不得人手 , 加之国中又将整修各处道路 , 若陷入三国夹击之局面 , 于秦国大不利 ! 此事还需静待时机 ! “

韩非暗暗赞了一声 “ 通古兄真乃明眼人也 “, 附和道 ,“ 王上 , 臣亦赞同李廷尉之言 , 秦国纵便要攻打楚国 , 亦绝不能同时与三国交战而自损 , 宜伺机逐个击破 …“

冯去疾有些迷栩地拙首看向君王 , 君王含笑看着韩非的面色 , 是如此和蔼亲切 ..

这一刻 , 他脑中忽然如同间入一道闪动 , 哗啦劈开混沌的意识 , 让他猛地打了个激灵 : 不 , 在数月前 , 在漫长十多年间 , 王上亦是这般温和对待考夫的 , 是考夫着相了 !

在他恍恍惚惚决定 , 往后不可再与王绾过从甚密之时 , 只听殿上的君王清朗笑道 ,“ 善 , 秦国暂不兴兵 , 以静观其变 。“

原本 , 秦国灭了三晋之国 , 便可安心伐楚 , 因为北边的齐国向来安分守己 , 数十年间谨慎对待秦国 , 从不敢横插一脚 , 但随着齐国与燕楚合军伐赵 、 齐王派方士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