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郑芝龙(1 / 2)

第372章 郑芝龙

听刘升询问,马金水道:“此事详情尚未传递回来,但根据讯风卫传回的初步消息,应是陈子龙、夏允彝的劝说起了作用。”

刘升道:“看来乡宜在沈犹龙心目中还是有一定位置的,当然,以当今天下形势,沈犹龙只要不糊涂,便该知道,归降我大崋本是他最好的选择。”

说话间,马金水将广东讯风卫传递回的纸质情报交给侍卫递了上来。

刘升看了看,发现这封情报主要是说明沈犹龙决定带领广东降崋,日期则定在九月二十八,也即是十三天后。

至于广西,沈犹龙作为两广总督虽也有一定影响力,但实无太大把握带着一起降崋。

便是广东,在沈犹龙公开易帜降崋后,也可能有极少数知县甚至是知府依旧忠于大明,拒不降崋。

当然,作为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沈犹龙降崋绝对会对南部沿海省份造成重大影响。

再加上李定国领数万崋军南下带来的压力,广东绝大多数府县都应该会选择易帜。

而崋军在拿下广州后,便可以对福建巡抚萧奕辅施加影响,令其带着福建也易帜降崋。

想到福建,刘升便想起了那里的另一大重要势力,泉州郑家!

或者说如今海外有名的海上霸主,郑芝龙!

刘升于是问:“安插谍探到郑家的事进展如何了?”

马金水听了略微有点紧张,道:“截至目前为止,我们的谍探只进入了郑家外围。”

这件事去年刘升就吩咐了。

但一来当时福建距离崋部所统治的河南、湖广地区太远,讯风卫即便有十分力气,在福建也未必能发挥出一分。

二来,郑家原本属于海盗势力,对谍探本就比较警惕,想要打入其内部极难。

所以讯风卫忙活了一年左右,花了不少银子,也只是成功在郑家外围安插了谍探而已。

马金水担心刘升不满意,这才有点紧张。

随着刘升登基称帝,以及大崋国土面积迅速扩大,虽然刘升没觉得自己有什么改变,可如马金水这样的属下,却感到他威严日重,在他面前自然也就越发的小心。

刘升对这一结果倒不例外,想了想道:“既然暗中安插谍探困难,就再派一拨人,光明正大的与郑家接触,问郑芝龙是否愿意归降我大崋。

告诉他,郑家若愿降崋,朕至少允他一个中将军衔。将来若是立了功,公侯亦是可期!”

马金水心中暗惊,没想到刘升对郑家竟重视到了这等地步。

须知,这可是刘升第一次明确开出军衔来招揽他人降崋。

虽说以郑家势力,主动降崋后本就至少能获得将级军衔,但刘升提前允诺,绝对属于特例了。

而这则让马金水感觉压力更大了,当即应道:“臣明白,一定派出精干人手,办好此事!”

刘升点点头,示意马金水可以退下去了。

待马金水离开后,刘升却又忍不住梳理他穿越前所了解的郑芝龙,以及讯风卫所打探到的相关情报。

郑芝龙,小名一官,字飞黄,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镇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生。

他十七岁外出闯荡后,在澳门、马尼拉学习各种知识迅速成长,后来在RB得遇松浦氏、李旦两大贵人,迅速起家。

后来他随李旦一起做海上贸易(也兼职海盗),移民开发东蕃岛。可惜事业未成,李旦就病逝了。

郑芝龙与李旦之子李国助不和,遂带领一部分愿意追随他的人,脱离李家,并带走了昔日他和李旦一起在东蕃岛建立的产业,由此自立门户。

天启六七年的时候,闽南大旱,郑芝龙趁机招募数万灾民前往东蕃岛垦荒,引起了大明官府的忌惮。

再加上昔日李旦的合作者许心素选择了李国助,又眼红郑芝龙在海上的生意,遂向明廷提出了联合荷兰东印度公司(其实也是荷兰海盗)一起剿灭郑芝龙的计划。

可惜荷兰人当时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答应此事。

后来郑芝龙便在海战中击败了当时的福建副总兵俞咨皋(俞大猷之子),杀死了许心素,才算了解此事。

到了崇祯元年,因荷兰人在海上的扩张让郑芝龙感受到很大压力,再加上当时的福建巡抚熊文灿极力招抚,郑芝龙便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的海防游击。

此后,郑成功便通过剿灭福建沿海的海盗,包括数次击退荷兰人的进犯,不断升官,目前已是大明的总兵官。

根据讯风卫所搜集的最新情报,郑芝龙如今有部将十万多人,大小海船三千多艘!

这里的部将,指的是其麾下能登船作战的水手、士卒,并不包括那些依附正式在福建、东蕃岛生活的人。

如果算上这些人,郑氏势力下的人口很可能有好几十万!

甚至是近百万!

这些人口还在其次,刘升最眼馋的是郑家近二十余年所培养出的众多海战人才,以及诸多海船和经验丰富的水手。

大崋目前在海军方面的建设值不说是零吧,最多也就二三的样子。

若能让郑家降崋,大崋海军的建设值至少能一跃到二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