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龙体有恙?崋星1号(1 / 3)

一个月后,苏州沈氏纺织厂遭百姓打杂案件被联合调查组查清。

沈氏及其商业对手陆氏涉案人员皆被严判——陆氏策划此事之人被判流放黑山行省,终生为苦役,其余相关涉案人员亦遭流放。

沈氏贿赂审判员之人同样被流放黑山行省。

至于被贿赂的官员,不仅被免职,还被流放往北山行省。

至于组织、带头打砸沈氏纺织厂的几个前沈氏雇工,则被流放东藩岛。

除此外,沈氏、陆氏皆被罚款十数万银元。

在刘瑞的嘱咐下,这笔钱中将有一部分用于补贴此案中被伤及的无辜百姓,以及被沈氏、陆氏解雇后未妥善安排的纺织工人。

随后,官方及民间报刊都针对此案进行了一系列追踪报导。

于是天下皆知,此案中,不论是沈氏、陆氏这两个苏州大户,还是受贿官员,以及组织打砸工厂的几个前沈氏雇工,都被依法严判,可以说没一个落着好的。

如今大崋不少地方的纺织厂都引进了蒸汽机器,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东家和下岗工人有矛盾的不在少数。

原本不少工人都想着闹一闹的,那些开工厂的大户也在想着,是否用些旁门左道的方法,让下岗工人们闭嘴。

在报刊上了解到此事后,不论是开工厂的大户还是下岗工人,都被吓到,息了用不法手段争取维护利益的念头。

与此同时。

各报刊也由此案展开了“是否该允许民间引用蒸汽机器”的讨论。

并且这种议论很快蔓延到各大城市的茶楼酒肆、街头巷尾。

杭州,天香楼。

在此担任钱塘知县的王夫之穿着一身便衣,坐在二楼临床的一个隔间听着周围人的议论。

“要我说,朝廷就不该允许民间使用蒸汽机器——那些纺织工坊若非引入了蒸汽机器,节省了大批工人,怎么会让那么多工人下岗?”

“高兄这话在下不敢苟同。”一人出言反对,“报刊上都说了,蒸汽机器是科技发展的结晶,民间工坊能用上,生产力便会大大提升。”

“至于工人下岗——朝廷都下发文件,要求那些工厂主妥善安置下岗工人了。可有些人就是舍不得一点钱财,酿造出了祸端,怎能将责任归结于蒸汽机器?”

这时,有一个较为年轻的男子道:“其实在我看来,民间工厂引入水利、蒸汽机器,虽然造成一批工人下岗,却只是一时的。”

“待这些工厂主缓过来,用蒸汽机器赚到更多钱,稍有见识之辈,都会扩大生产。”

“如此,只要那些工人愿意学习用蒸汽机器生产的技能,找工作并不难。”

“也许要不了几年,民间工厂变得更多,规模更大,对工人需求也会更多。”

“到那时,不仅如今下岗的这些工人都能找到工作,甚至还要从乡下招募农民入城做工。”

听完这番话,那一桌人都静下来,显然都在思考。

王夫之则不禁捋了捋下巴上的短须,目露异彩。

他觉得这个年轻人见识相当不俗,即便是放到几年前的南京大学,也算是个人才了。

他当即起身,走出隔间,来到那一桌旁边。

他道:“在下姜斋,方才不知是哪位的一番高论,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姜斋是王夫之自己取的号。

他如今在杭州任钱塘知县,虽说真正见过他的人不多,但他的名字必然有不少人知晓。因此便用号做化名,遮掩身份。

这桌四人中的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站了起来,拱手道:“在下唐大陶,方才所言不过()

是对未来变化的粗浅估测,当不得姜兄那般夸赞。”

王夫之见另外三人没有说话的意思,便对唐大陶道:“唐老弟若方便的话,便到我那一桌坐下,畅谈一番,如何?”

“幸甚。”

唐大陶应了声,又与同伴交代两句,便来到王夫之所在的隔间。

王夫之叫店小二给唐大陶添了副碗筷,又叫了几个小菜,便与之交谈起来。

了解之后,他才知道,唐大陶乃四川达州人,父亲在前明时曾在南直隶为知县。

大崋建立后,他父亲挂印回乡,他亦跟着回乡学习。

后来四川也被大崋统治,他父亲观望一阵子后,便又出仕大崋。

他原本是准备走科举之路的,后来见学校教育盛行,大学学子也比举人、进士更吃得开,便改了主意,进入学校学习。

三年前,他考上杭州大学,如今正在杭州大学上大四。

“铸万唐大陶字在杭州大学学的什么专业?”

唐大陶与王夫之一番交谈,发现王夫之见识、谈吐比他更加不凡,还是南京大学毕业,心中已然将其当做了前辈。

闻言当即应道:“学的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好专业啊。”王夫之笑着道,又问:“毕业后铸万有何打算?”

唐大陶道:“自是准备走仕途——先选一地方官府,通过考试,应募为吏员。”

王夫之笑眯眯地道:“既如此,铸万不妨考虑下钱塘县衙。如今杭州工商业十分兴盛,钱塘、仁和两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