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谍报司重构乌斯藏暗桩(1 / 3)

万年大明 静安法老 2663 字 2023-05-18

燕军中在传说一件事情,他们可能要在三个月内出发西进对付察合台蒙古人。传的是沸沸扬扬人尽皆知。而将领们却没人出来辟谣。被问到也就是让下属安心训练。但是却开始了全军大遴选。遴选的对象是耐力极好的士兵。大家又听说要组成一支山地部上云贵训练。而且听说津贴翻倍。结果遴选报名人数暴增。最终报名人数占到全军三分之一。基本上是全军的精锐都在了。直到每个卫遴选出一个千户队。而且在一旬之内就离开了原部队直接上了高原。

第一站没有选择云贵。而是去了四川西北面的松潘司。松潘司是一个州级行政单位,主要的行政范围位于后世的四川省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具体来说,它的管辖范围包括了四川省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金川县、小金县、黑水县等地区。那里由于地形复杂,海拔悬殊,导致松潘的气候具有按流域呈明显变化的特点,小气候多样且灾害性天气活动频繁,大部地区寒冷潮湿,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四季不明。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且时常受到自然灾害和少数民族的侵扰。因此大明松潘司的设立对于巩固明朝边疆防线、加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说穿了就是用来镇守边疆同时防止辖下少数民族造反的行政军事单位。而且主要的防守对象就是乌斯藏。因为面对乌斯藏,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的守军是吸收了当地亲大明的少数民族的。

大明松潘司的辖区涉及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主要的少数民族有藏族、羌族、彝族、回族等。在其辖区内,藏族是最大的民族,分布较广,其中又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几个支系,如西南部的康巴藏族、东北部的安多藏族等;羌族主要聚居在司城以北高山峡谷地带,以耕作、牧养为主;彝族分布在司城东南部、金川河畔等地,以农耕、牧养、竹木制品制作等为主;回族则分布比较零散,主要经营贸易和手工制品等。这些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和汉族有着不同的风情和特点。

松潘军民指挥使司在洪武二十年由松卫改制而来。属于四川都司。但是管理上却相当独立。这是无可奈何的,因为山高林深路途崎岖,一个政令下去。等到政令传达往往黄花菜都凉了。但是,在南北和谈的划分行政归宿的时候。南方建文朝廷把这里全都给了燕属北地。一是每年这些西南边疆的都司都大量的消耗了四川都司的钱粮供给。让四川、云贵就无法给中央朝廷稳定的上缴岁入。反倒是一有天灾人祸就要向中央伸手。最主要的原因是乌斯藏对整个四川的压力太大了。

宋朝时的四川是四川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经济发达、文教昌盛、人口众多,特别是南宋早期宋金对峙之时,四川总人口可能超过了一千二百万、其税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南宋抗御异族侵略者提供了强大的后勤支持。当然由于数十年宋蒙战争的破坏,到明朝从明氏割据政权手中接管四川时,曾经繁华富庶的四川盆地已经萧条得不成样子,偌大的一个省在经济上还不如江南一州之地,但以四川的资源和禀赋,明朝如果好好经营,有一百年的时间足以让它恢复元气。遗憾的是,明朝两百多年的统治期内,四川经济发展缓慢,远远低于全国其他区域,一直到明末经济也不足两宋的五分之一,而两宋时的四川一直都是中枢财政的主要支撑,其占比在大多数时候还超过当时的江南。明早期,朝廷关注的一直是蒙古方向,西南最多的是向云贵的大规模移民驻军。中后期文官集团卓达,中枢权威日渐衰落。根本无法推进深度开发四川地区这种大项目。朝堂上衮衮诸公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是火烧眉毛的大事急务很难让他们达成一致。这样的局面导致了整个四川各方面都属于整个大明行政体系内是很落后的那几个之一。

南朝觉得把这些包袱扔给了燕属北地可以拖累燕属北地的经济。这实际上是真的小看了燕属北地的经济势力和经济潜力。张辅在川贵等都司划归燕属北地以后马上就投入了大量的俘虏进行筑路架桥的建设中。云南因为是沐王府的属地,南北双方都避免去刺激对方。就没有仍然保持云南相对独立的状态。在两年左右的大量的土木工程建设下,蜀道开始变得不那么难了。当然最大的问题是自然界。松潘司、龙州司都是险要的山地,地址结构也不是很稳定。时常有震级并不很高的地震发生。刚性结构的栈桥市场被破坏。结果造成那些地区的通道绝大多数都是铁链加木板的组合。马车很少能在这些地区稳定的行进。大部分时候都靠原始的畜力来解决。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没有一辆车的缘故。都是人扛马驼。

而这个被命名为大明山地军的独特兵种出现了,辖下三个卫的兵力。他们面对的主要敌人就是乌斯藏。乌斯藏被称为乌斯藏都司。洪武三年,征虏大将军徐达率军攻破青海临洮,打开了进入西藏的大门,元朝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官员纷纷归降明朝。洪武六年元朝国师,西藏帕竹政权首领释迦坚赞派使臣到南京请降,向明朝效忠,并接受洪武大帝的册封。至此大明不费一兵一卒就和平解决西藏问题,同时在有明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