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汉传国玺啊,朕情愿你再缺失一角。(1 / 2)

“或许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图腾信仰入手。”

诸葛亮研究南中文化多时,很快就发现了符合刘禅低成本高收益的办法。

闻言,刘禅瞬间眼前一亮。

南中多部落的信仰图腾、鬼神传说都是依靠口口相传、或者刻在石头上、兽皮上。

没有文字记录、形象是模糊的。

石头、兽皮上的形象简直只能算是简笔画,而且风吹日晒的早就没了原来的样貌。

口口相传更是混乱,每个巫师一人一套理论。

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小巫师也是通过老巫师的口头描述自己才能将信仰构思起来。

而这些鬼神传说、图腾信仰,就是这些南蛮从小就接触到的教育。

是他们的文化体现,是他们的思想理论武装,是他们的价值观高地。

但其实,其本质就是编故事。

而编故事能力嘛,十个蛮夷也比不过一个汉人。

是了,经过诸葛亮的提醒,刘禅明悟了,我大汉不仅从政治、经济、军事上碾压蛮夷,更是从文化上走在时代的前列!

完全可以以众多蛮夷信仰内容为基础,编撰一个整体的、系统的、特色鲜明逻辑严整的信仰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是要根据朝廷的利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若是我们能篡改……咳咳,修正这些蛮人混乱的思想,实现文化入侵……文化殖民……文化……”

刘禅情绪激动,差点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脱口而出。

闻言,在座的众人也是倒吸一口凉气。

世子您怎么能这么说?!这是多么伟光正的事业。

不行,杨洪忍不住了,他立刻出言纠正道:

“世子殿下是否想说,我们传播圣人智慧,实现对蛮夷的礼义教化,使之文明、使之开化?”

“啊对,”刘禅连连点头:“教化蛮夷,文明开化。”

大略定下来了,接下来便是要找人来做这件事。

刘禅目光环视众人,只见此前一言不发的霍弋忽然抬头看天花板。

赵云忽然对面前的酒杯十分感兴趣,拿起来仔细端详。

这虽然是文教的大事,但万一做不好,恐怕会在史书上留下一个‘无能’的评价。

二人身为武将,不善言辞,便决定不参与了。

杨洪发现刘禅看向自己的目光后本能的低头看了看脚尖,随后还是一咬牙,抬起头来向着刘禅拱手。

但刘禅没有强行点他,而是看向了一旁那位一直轻摇羽扇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的诸葛亮。

“我记得老师你道门学问深厚来着,不如……”

诸葛亮微微欠身:“略懂略懂,世子若是将此事交付给臣,自当竭尽全力。”

“好,那此事便交给老师,请杨治中辅助老师。”

诸葛亮拱手领命,而杨洪则是在松了一口气后领命道:“必不辱使命。”

然后,刘禅下令修建盟誓台。

并邀请境内所有蛮夷部落前来一起宣誓商贸互通、夷汉共赢、永结盟好。

……

八月中旬,秋分日。

天气还有着夏天些微的余热,但此刻却有人心底拔凉拔凉的。

那就是汉天子,刘协。

到了这时候,群臣劝进曹丕的流程已经基本上走完。

朝廷百官要开始劝谏(逼宫)他下发禅让诏书了。

刘协用手颤抖的摩挲着一块比麻将略大一点的玉制印玺。

这枚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其中有个角破损了一块,乃是用黄金重新补全的。

底部刻有文字,稍有常识的人都会认得,那是虫鸟篆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汉传国玺啊,若是能将曹丕的头颅也斩下藏于宫中,朕情愿你再缺失一角。”

刘协说出这句话是他真实的内心想法。

到了这时候,唯一还能给刘协带来些许慰藉的,便是从荆州那里传来的汉中王国邸报。

对于其中‘沟子曹’的言论,刘协深以为然,每每思之都能情不自禁的笑出声来。

“哈哈哈……”

解气,太解气了,无论汉室结局如何,曹操总少不了一个遗臭万年了。

凡有血性,必起争心,刘协自是如此。

刘协自小聪慧,八岁时便能读诗书,临危不惧而能处变不惊。

董卓虽作恶多端,但其废刘辩而立刘协时候说刘协贤能比刘辩更堪为人主这话说的是非常贴合实际的。

数十年的傀儡皇帝生涯里,刘协也曾不断进行有限的抗争。

然而几乎每一次都失败了,而失败的原因不是臣子拉胯,就是他这个皇帝拉胯。

当年董卓自封相国,逼汉室迁都长安之后,刘协就想凭借关东军的力量还都雒阳,以摆脱董卓的控制,就派刘和潜出武关求援。

然而十八路诸侯看起来声势浩大,但除了曹操和孙坚二人全心全意搞事业以外,其他人都是酒囊饭袋。

什么酸枣会盟,不过是酸枣宴会罢了。

这些名士们带着兵马聚在一起饮酒作乐,粮食吃完后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