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楚与李恪说过,自己这几日会留在长安,但时间不会很长。
所以李恪知道严楚肯定还在长安附近,但他不知道严楚就在城外不远处的破庙里。
当然,他更加不会知道严楚都跟溧阳公主说了什么。
此刻,他更关心的是,李世民会如何处置边境之事。
“既然你非太子门下,那朕若是将此事交给太子处理,你觉得如何?”
李世民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
李恪听到这话,心中种种疑惑也都在这一刻得到释然。
原来李世民等的,太子等的,就是这个。
他一直在奇怪李承乾为什么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很安静,安静的出奇。
他也一直在奇怪李世民既要磨练李承乾,但又不让李承乾插手这几件大事。
然而现在,他知道答案了。
李世民要让李承乾做的,不是再像以前那般小打小闹,他要将李承乾彻底推到众人面前,甚至是世人面前。
益阳王起兵,李治领兵与高句丽对峙,如何处置辽东之事关系到整个大唐的安危。
李世民让李承乾处理此事,无异于将李承乾推向浪尖。
只要他能处理好这件事,李承乾在国内的声望将会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
而通过这种声望
,也就能彻底让李承乾的东宫之位的牢不可动。
换句话说,李世民要通过让李承乾处理辽东之事,让世人都知道大唐将来的皇帝,就是他,不会再有第二个人。
而之前,李世民一直没让李承乾参与这些事,其实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因为李承乾一旦在之前就参与了这些事,那么说出去,别人或多或少都会以为李承乾应该避嫌,或者是以为李承乾得了别人的帮助。
可李承乾一直没有参与这些事,他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毫不知情的旁观者。
他现在出面处理这件事,就好比是动物园里一群动物在打架,然后山大王老虎站出来调解。
山大王的身份则显得异常的贵重。
李恪闻声,脸上露出一抹冷色,但却转瞬即逝。
对于这个结果,他其实早该料到的。
“父皇圣裁,儿臣不敢多言。”
李恪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要知道,辽东现在对峙的局面,几乎可以说是他一手创造出来的。
如果不是他让苇名美雪返回高句丽,不是他几次暗示甚至明示李世民下旨,辽东之争只怕早就爆发大战了。
还有,他这边刚刚将李飞卿揪出来,准备对付李泰,李世民直接将整件事
都交给李承乾处置。
这不是摆明了捧李承乾而打压自己?
一旦李承乾处理好这件事,无论何等功劳,那都跟他李恪没有任何关系,世人只会知道是李承乾力挽狂澜,解除了边境之危。
至于他李恪在这件事中做出了多少贡献,没人会知道。
李恪心里气。
可是他却无法明言。
“你没意见?”
李世民试探性的再度问到,看样子,好似不肯定李恪的态度。
而一旁的李承乾也深感惶恐,急忙朝李恪投来“诚挚”的目光。
唯独杜如晦,一句话都没说,只眼观鼻鼻观心。
“儿臣能有什么意见。”
“太子殿下位列东宫,肩负监国之责,由他出面处理此事,再好不过。”
李恪有意见,可却不能提。
他的无奈在于有些话只能闷在心里,一旦说出来,那就全然变了味道。
而且对于这件事,李世民顺势推出李承乾这件事,本来也符合李世民一贯的作风,他李恪就算再有意见,总不见得直接把李承乾给砍了吧?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夺嫡呢。
“你没意见就好。”
“太子,刚才朕的话都听清楚了?”
李世民话锋一转,顿时变得严肃起来,目光在李承乾身上轻
轻一瞥,淡然问到。
“儿臣谨遵圣旨,定不辜负父皇所望。”
李承乾哪里不知李世民的意思,急忙拜首磕头。
他是太子,可在这长安城里,他的声望还远远不如一个亲王。
这些年李泰凭什么能跟他一个堂堂太子斗得旗鼓相当?
这不正说明了他这个太子的憋屈和弱小?
可是这件事,这件能够让他真真正正走向世人面前的事,就成了他彰显东宫太子之能的最好时机。
这种机会,上天不会给第二次,所以他绝对不能辜负李世民的期望。
“李恪,朕知道你在这件事中付出了什么。”
“这样,你帮着太子将这件事处理完,朕重赏。”
第二道圣旨又至,却是让李恪帮着太子。
“儿臣,遵旨。”
李恪没办法拒绝。
以为他不能让李世民起疑,也还需要太子这个盟友。
“儿臣谢父皇隆恩!”
李承乾高兴极了。
这件事李恪最清楚,有他帮忙,处理整件事起码轻松一半。
“不过父皇,益阳王毕竟皇室血脉,若儿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