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永宁公主遇花盗 贾宝玉失复其玉(三更,求收藏,求追读)(1 / 2)

红楼士 王邥 1198 字 2023-06-26

须臾,在贾峥坠井,陷入黑暗,便觉身下有个渔网网住,以减缓了冲击力,此亦为他早先安排的脱身之地。  “可是少主当面!”  耳边传来呼喊声。  转头望去,两个脸上涂抹有黑灰的男子,正手持油灯,面露焦急等候着。此间二人,一个叫方为,一个叫左岸,都是明济馆孙泽的绝对亲信。于二人身后,则是可容纳一人通过的洞口。  “是我,准备点燃火线,以离开这里!”  贾峥抬头望了眼井口,向属下吩咐道。  接着,搀扶怀里昏迷之人,一道往洞口中去。且于这短暂身体接触中,他早发现一个问题,这位连王子腾都要郑重对待的“贵人”,是个女子!  那么她的身份,多半与皇家脱离不了干系……  只是不知此人分量如何?  能否达到“擒贼先擒王”之目的?  贾峥在见了王子腾后,但见事情大大出乎预料,还冒出另一个大胆猜测。即今日为官府放出的消息,或许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骗局!  明教柳青风等人,说不定没有在任何一个囚车里面。而朝廷如此大动干戈,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将他们这些明教人层层抓捕。  更深处的原因,说不定同柳青风几人往皇宫盗取的物件有关……  贾峥心底不得不叹息一句:做反贼,风险太大了!  但无论如何,以今日临时调整策略,未直接选择于菜市口外,以卵击石,进而避免更多明教部众伤亡,不失为一个正确决定!  只盼孙泽、胡三娘、杜冲、牛胜等人,在收到他一个时辰前,传去的示警后,能全身而退!  贾峥拖着扮男装的少女,几人顺着洞口艰难爬入不久,一道轰隆声于枯井中响起。  两刻钟后,距离事发不过五条街的一南城普通小院,偏房里,四人陆续于地窖中爬出。  贾峥最后一个上去,在让二人出去警戒,他斜靠在土墙上,缓慢调息,借机开始了临时审问。  “不用再装了,你在我们入井之后,就已经醒了,还做了不少记号,可惜那地道已经被我们炸了!”  女子娇躯颤了下,睫毛微动,感觉那人影距离她越来越近,鼻息已在脸上,终还是忍不住睁开眼,眼底透着倔强,还有难以察觉的羞涩。  “你是谁?为什么绑架我?”女子的声音很好听,如同黄鹂般清脆。  靠近她的贾峥,眸子紧紧对着女子那双漂亮的眼睛,并没有去回答后者这“明知故问”的话题,而是于这被捆绑的身躯摇晃中,勾起了少女下巴,假意轻佻无礼,颇有些恶趣味道:“我是江湖上有名的采花大盗,人送外号‘一夜七次郎’。”  “那么让我猜猜你是谁,能让京营节度使小心对待,还参与到于明教伏击之局中,以你的身份,该不简单!你姓李是吧?该称呼你公主殿下?”  少女眼底惊惧一闪而逝,但还是被贾峥捕捉到了。  枯井外。  王子腾一脸铁青望着干裂洞口冒出的浓烟,在他一侧,白眉太监气息微弱,老眼中难掩忧色。  “戴公公,你是宫里的老人了,如果永宁公主出了问题,宫里怪罪下来,你我二人该是都脱不了干系!”  王子腾语气明面上很平静,也只有熟悉之人,才能解其中愤怒。  天子最宠爱的皇女永宁公主,为明教匪人俘获,这等消息要是传扬出去,不仅是皇家的脸被打啪啪直响。若不能顺利救出,他王子腾的官职也该到头了!更不知会有多少人人头落地!  何况,从各处传来的消息看,今日于明教之伏击,也并不怎么顺利,同所预料之结果,还差得远,朝堂上也不好交代。  一件件烦心事下,让王子腾越发焦躁不安。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请王使君宽心,我这把老骨头必会想办法全力救出公主,这次保公主不力,事后便以面见宫里主子,必以死谢罪!”  这位自天子尚为潜龙时,便于东宫伺候的十八位侍卫之一,面对王子腾之言,深吸了一口气。  王子腾也未一直纠结在这个问题上,而是向左右道:“将临近之十几街巷全部封锁,着重排查地窖之地,再有,于菜市口内外之众,亦要一一验证身份……”  王子腾一连串下达了十多条命令,并迅速为宫里,还有五皇子,燕王李玄佑去了信。  被抓走的永宁公主,同燕王一母同胞。而王子腾私下里,与燕王关系也是亲近不少。  这次“剿贼大计”,就是由协助天子处置朝堂事,且被很多朝臣赞誉的燕王所谋,事关重大,谁知出了太多意外。  距行刑地不远的贞元街。  一队队兵士路过,将嘈杂人群,分成不同块,捕快们则大声呼喊,以盘问来人。另有些区域,还有断断续续的杀喊声响起,不知是明教残众尚在阻挡,亦或是顺势被剿灭的其他江湖帮派。  贾峥从一处民舍走出,已换回了来时的衣衫,只是耗费内力,又被中了那太监几拳,留了内伤,脸色发白得很。  好在那位被抓的女子,于他费了力气审问下,终是确定了身份——永宁公主!  永宁公主于神京,还是有些名声的。  往最坏处打算,现在之愿景,便是希望借此交换出明教党羽,至于操办要务,贾峥让人将这位皇家公主带走后,暂交付于孙泽处置。  他却是不能插手太深,以免露出马脚。  至于明教其他各处情况,尚不明了。经过今天这一出,只能挺两日,待势态平息一些再复盘!  他现在要做的,是同贾宝玉等汇合,然后消除隐患,顺利回家。  明教存亡只是其次,